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縱虎歸山
释义
縱虎歸山
注音ㄗㄨㄥˋ ㄏㄨˇ ㄍㄨㄟ ㄕㄢ拼音zòng hǔ guī shān近義:放龍入海、養虎遺患、養癰遺患反義:杜絕後患、除惡務盡、斬草除根關聯:放虎遺患、放虎歸山
【釋義】把老虎放回山林。比喻放走敵人,後患無窮。語本《零陵先賢傳》。△「養虎遺患」
【典源】▶ 《零陵先賢傳》(據《三國志・卷三九・蜀書・劉巴傳》裴松之注引)遣法正迎劉備,巴諫曰:「備,雄人也,入必為害,不可內也。」既入,巴復諫曰:「若使備討張魯,是放虎於山林也。」璋不聽。巴閉門稱疾。備攻成都,令軍中曰:「其有害巴者,誅及三族。」及得巴,甚喜。  ① 璋:劉璋(?∼西元219),東漢末江夏竟陵人,字季玉,劉焉之子,襲父為益州牧。漢獻帝建安十九年,劉備圍成都,璋降。② 劉備:西元161∼223,字玄德,河北涿縣人,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,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。東漢靈帝末年,討黃巾賊有功,遂為安喜縣尉。密誅曹操不成,潛逃。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。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,取得益州與漢中,自立為漢中王。西元二二一年,於成都即位稱帝,國號漢,年號建章。伐東吳兵敗,損失慘重,退回白帝城,因病崩逝,享年六十二,諡號昭烈帝,史稱為「劉先主」。③ 巴:劉巴(?∼西元222),三國蜀零陵烝陽人,字子初。少有名,劉表多次薦舉不就。初依曹操,後歸劉璋。劉備攻取益州後,劉巴歸附。多奇謀良策,諸葛亮曾稱讚說︰「運籌策於帷幄之中,吾不如子初遠矣。」④ 內:音ㄋㄚˋ,通「納」,接納。⑤ 張魯:字公祺,東漢末沛國豐人,生卒年不詳。獻帝初平二年,創五斗米道教民,據巴、漢三十年,附者甚眾。建安二十年,曹操征伐,魯出降,拜鎮南將軍,封閬中侯。卒諡原。⑥ 三族:指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
【典故】老虎是一種猛獸,會傷害人畜,如果把抓到的老虎又放回山中,將來有可能再次為害,同樣的,如果把抓到的敵人放走,也將為自己帶來後患無窮。《零陵先賢傳》記載了一個關於「縱虎歸山」的故事:三國時的劉璋為益州牧,他的部下張松對他有所不滿,剛好曹操打算派將領去討伐占領漢中的張魯,劉璋擔心自己會被派去,想找人代替。張松就趁機獻計,認為可以把劉備請到成都來,派他去攻打張魯。劉巴知道這件事之後,便極力勸阻,他認為劉備的野心過大,如果把他請來,一定會蒙受其害。劉璋不聽。後來劉璋派劉備去征伐張魯,劉巴又上諫,說︰「若使備討張魯,是放虎於山林也。」意思是說,劉備的野心太大,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,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,將來一定後患無窮。劉璋仍然不聽。次年,劉備果然還兵包圍成都,劉璋猝不及防,只好投降。後來「縱虎歸山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放走敵人,後患無窮。
【書證】① 《三國演義・第二一回》:「程昱曰:『昔劉備為豫州牧時,某等請殺之,丞相不聽;今日又與之兵:此放龍入海,縱虎歸山也。後欲治之,其可得乎?』」② 《三國演義・第四二回》:「曹操下令軍中曰:『今劉備釜中之魚,阱中之虎;若不就此時擒捉,如放魚入海,縱虎歸山矣。眾將可努力向前。』」③ 《八旗通志・卷一九九・人物志・大臣傳・楊文乾》:「孔毓珣於緝捕盜賊甚為盡力,彼擒之,汝縱之,恐汝難當此論。縱虎歸山,豈為仁政?此等作為,非積陰功,乃大壞德行事也。」④ 《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・卷一三上・毛文銓奏摺》清・世宗批語:「此案斷不可寬縱,俾罪類漏脫,貽害良民。……此等縱虎歸山之假仁慈,胸中萬萬存不得,但以嚴而不枉為要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放走敵人,後患無窮。  用在「留下後患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這種惡人,你又放了他一馬,難道你忘了上次縱虎歸山的教訓嗎?② 我們好不容易捉到這些人,你卻將他們釋放,這不是縱虎歸山嗎?③ 好不容易逮到這個要犯,得小心被他逃脫,否則無異縱虎歸山,後患無窮!④ 你們要小心看守這些俘虜,若是讓他們逃跑,那可是縱虎歸山,於我軍大為不利。⑤ 這個要犯今天服刑期滿出獄,大家都很關心為社會造就一位有用的人,還是縱虎歸山?
【辨似】  「縱虎歸山」及「養虎遺患」都有留下敵人,導致後患的意思。  「縱虎歸山」側重於把敵人放走;「養虎遺患」側重於縱容敵人。
縱虎歸山養虎遺患辨似例句
我們好不容易捉到這些人,你卻將他們釋放,這不是~嗎?
每個國民都要協助揭發罪犯,絕不能姑息養奸,~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3:00: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