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得魚忘筌
释义
得魚忘筌
注音ㄉㄜˊ ㄩˊ ㄨㄤˋ ㄑㄩㄢˊ拼音dé yú wàng quán近義:忘恩負義、卸磨殺驢、兔死狗烹、得兔忘蹄、過河拆橋反義:飲水思源關聯:忘筌得魚、魚得忘筌
【釋義】筌,捕魚用的竹器。「得魚忘筌」指捕到魚後,便忘掉了捕魚的器具。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。語出《莊子・外物》。後亦用「得魚忘筌」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。△「得兔忘蹄」、「得意忘言」
【典源】▶ 《莊子・外物》者所以在魚,得魚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!  ① 荃:音ㄑㄩㄢˊ,通「筌」。捕魚的竹器。② 蹄:捕兔的器具。③ 得意而忘言:不拘泥於字句言辭,既得其意,則忘其言。見「得意忘言」。④ 安:何處、哪裡。
【典故】筌,是竹編的魚籠,用以捕魚。蹄,是捕兔用的網子,即是兔罝。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,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。如果已經捕捉到魚,那筌就沒有用處,已經捉到兔子,那蹄也失去了作用,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。同樣的,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,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,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,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,一旦通達道理,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。後來「得魚忘筌」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。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,有背義忘恩之意。
【書證】① 《莊子・外物》:「筌者所以在魚,得魚而忘筌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」(源)② 三國魏・嵇康〈贈秀才入軍〉詩一九首之一四:「嘉彼釣叟,得魚忘筌。」③ 《景德傳燈錄・卷二八・越州大珠慧海和尚》:「悟理而遺教,亦猶得魚忘筌得兔忘蹄也。」④ 宋・華岳〈訴董寺丞〉詩:「投鼠固知當忌器,得魚誰敢便忘筌。」⑤ 明・朱權《荊釵記・第一五齣》:「願他獨占魁選,榮顯。母妻封贈受皇宣,門楣顯,姓名傳。得魚後,怎忘筌?」⑥ 清・袁枚《隨園詩話・卷二》:「後之人未有不學古人而能為詩者也。然而善學者,得魚忘筌;不善學者,刻舟求劍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。  用在「背信忘義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我們要懂得感恩,不能得魚忘筌,過河拆橋。② 他早已得魚忘筌,別妄想會念舊日恩德,給你任何幫助。③ 他功成名就後,竟得魚忘筌,不承認曾經帶他入行的師父。④ 老王發財後,每年捐錢回饋鄉里,不是那種得魚忘筌的人物。⑤ 你出的兩本書,都是我們幫忙校對完稿的,現在竟然得魚忘筌,不理會我們這些人了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4 19:27: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