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惱羞成怒
释义
惱羞成怒
注音ㄋㄠˇ ㄒㄧㄡ ㄔㄥˊ ㄋㄨˋ拼音nǎo xiū chéng nù近義:氣急敗壞反義:心平氣和、平心靜氣關聯:老羞成怒、老羞變怒、羞惱成怒、惱羞變怒
【釋義】因羞愧到極點而惱恨發怒。※語或本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一六回》。
【典源】▶ ※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一六回》安老爺便研得墨濃,蘸得筆飽,手下一面寫,口裡一面說道:「九兄,你大家要知那十三妹的根底,須先知那十三妹的名姓。」因寫了一行,給大家看,……安老爺又道:「你大家道他這仇人是誰?真算得個天大、地大、稀大,無大不大的大腳色。」因又寫了幾個字,指給眾人看,道:「便是這個人!」鄧九公道:「喲哎!他怎的會惹著這位太歲去,合他結起仇來?」安老爺道:「他父親合那人,是個親臨上司,屬員怎生敢去合他結仇?就為了這姑娘身上的事。」說著又寫了兩句,指道:「便是這等一個情節。無奈他父親又是個明道理、尚氣節的人,不同那趨炎附勢的世俗庸流。見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,更兼他那位賢郎又是如此如此,任他那上司的百般牢籠,這事他絕不吐口應許。那一個老羞成怒,就假公濟私,把他參革,拿問在監,因此一口暗氣而亡。那姑娘既痛他父親的含冤,更痛那冤由自己而起,這便是他誓死報仇的根子。」  ① 趨炎附勢:比喻依附權勢。見「趨炎附勢」。② 庸流:平庸無能的人。③ 賢郎:對他人兒子的敬稱。④ 牢籠:籠絡。⑤ 吐口:透露口風。⑥ 假公濟私: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私利。見「假公濟私」。
【典故】「惱羞成怒」原作「老羞成怒」。每個人皆有羞恥之心,有的人感到難為情時,會設法改正錯誤,除去羞恥之處;有的人卻硬著頸項不願悔改,反而發怒來掩蓋自己的羞恥,指責他人,這種情形便是「惱羞成怒」。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一六回》敘述安老爺為眾人解釋十三妹為何要報父仇,十三妹的父親原本在朝為官,他的上司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十三妹為妻,但十三妹的父親是個尚氣節的人,平日不喜歡其上司趨炎附勢的作法,因此不肯答應,上司見自己被拒絕,便老羞成怒,藉公務之便,彈劾十三妹之父,將他下獄害死。文中的「老羞成怒」,與「惱怒成怒」的意思相同,都是極為羞惱,轉而發怒恨人。後來「惱羞成怒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因羞愧到極點而惱恨發怒。出現「惱羞成怒」的書證如《三俠五義・第七回》:「當時被小婦人連嚷帶罵,他才走了。誰知他惱羞成怒,在縣告了,說他兄弟死的不明,要開棺檢驗。」
【書證】① 《三俠五義・第七回》:「當時被小婦人連嚷帶罵,他才走了。誰知他惱羞成怒,在縣告了,說他兄弟死的不明,要開棺檢驗。」② 《官場現形記・第六回》:「(王協臺)射完之後,照例上來屈膝報名。那撫臺見是如此,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,惱羞成怒。」③ 清・陳春曉〈鬧房〉詩:「晝鬧房,夜鬧房,主翁無語坐畫堂,意取熱鬧兆吉祥,亦有惱羞成怒忽參商,此風可笑沿餘杭。」
【用法】  因羞愧到極點而惱恨發怒。  用在「激憤惱怒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小明被大家說得惱羞成怒,便轉身跑出門去。② 面對大家的不斷指責,他惱羞成怒,發了脾氣。③ 已經惱羞成怒的老王,再也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。④ 談判破裂後,雙方代表都惱羞成怒地互相攻訐對方。⑤ 大家一再拿小美的糗事開玩笑,讓她不禁惱羞成怒。⑥ 李祕書拒絕了王經理的追求,王經理竟惱羞成怒地將她開除。⑦ 得知有人在背後中傷他,老陳更加惱羞成怒,誓言不會善罷甘休!⑧ 惱羞成怒的主管破口大罵了起來,所有員工都戰戰兢兢地不敢作聲。⑨ 看見自己的男友當面跟別人調情,她惱羞成怒地拿起水杯往兩人潑去。
【辨似】  惱,音ㄋㄠˇ。惱恨。不可寫作「腦」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3:16: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