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戮力同心
释义
戮力同心
注音ㄌㄨˋ ㄌㄧˋ ㄊㄨㄥˊ ㄒㄧㄣ拼音lù lì tóng xīn近義:同心同德、同心協力、畢力同心、齊心協力、群策群力反義:各行其是、各自為政、各懷異心、離心離德關聯:戮力一心、戮力同德、戮力壹心、同心戮力、戮力一意、齊心戮力、戮力齊心、同心僇力
【釋義】齊心合力,團結一致。#語出《墨子・尚賢中》。△「同心同德」、「同心協力」、「群策群力」
【典源】▶ #《墨子・尚賢中》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,欲脩保而勿失,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?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,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!此聖王之道,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。傳曰:「求聖君哲人,以裨輔而身。」〈湯誓〉曰:「求元聖,與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」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。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,無異物雜焉,天下皆得其利。  ① 典故或見於《左傳・成公十三年》、《國語・齊語》。② 聿:音ㄩˋ。發語詞,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③ 戮力:合力、努力。戮,音ㄌㄨˋ,合、併。  ▶ 《左傳・成公十三年》夏四月戊午,晉侯使呂相絕秦,曰:「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天禍晉國,文公如齊,惠公如秦。無祿,獻公即世,穆公不忘舊德,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。又不能成大勳,而為韓之師。亦悔于厥心,用集我文公,是穆之成也。」▶ 《國語・齊語》即位數年,東南多有淫亂者,萊、莒、徐夷、吳、越,一戰帥服三十一國。遂南征伐楚,濟汝,踰方城,望汶山,使貢絲於周而反。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。遂北伐山戎,刜令支、斬孤竹而南歸。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。與諸侯飾牲為載,以約誓于上下庶神,與諸侯戮力同心。
【典故】墨子,名翟,戰國時魯人,提倡兼愛、非攻、節用等學說,主張消弭戰爭,宣揚和平,自成一家之言。〈尚賢〉篇中,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、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。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,古籍有言:「求聖君哲人,以裨輔而身。」〈湯誓〉篇也說:「聿求元聖,與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」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,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。後來「戮力同心」被用來指齊心合力,團結一致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墨子・尚賢中》:「〈湯誓〉曰:『聿求元聖,與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』」(源)② 《左傳・成公十三年》:「夏四月戊午,晉侯使呂相絕秦,曰:『昔逮我獻公,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』」③ 《國語・齊語》:「與諸侯飾牲為載,以約誓於上下庶神,與諸侯戮力同心。」④ 《後漢書・卷七四・袁紹劉表列傳上・袁紹》:「然齊桓非夷吾不能成霸,句踐非范蠡無以存國。今欲與卿戮力同心,共安社稷,將何以匡濟之乎?」⑤ 《梁書・卷四三・韋粲列傳》:「前諸將之議,豫州意所未同,即二宮危逼,猾寇滔天,臣子當勠(戮)力同心,豈可自相矛盾?」⑥ 《舊唐書・卷一四一・張孝忠列傳》:「孝忠以女妻晟子憑,與晟戮力同心,整訓士眾,竟全易定,賊不敢深入。」⑦ 《資治通鑑・卷一八四・隋紀八・恭帝義寧元年》:「自唯虛薄,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。所望左提右挈,戮力同心,執子嬰於咸陽,殪商辛於牧野,豈不盛哉!」
【用法】  齊心合力,團結一致。  用在「共同努力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全民戮力同心,為國家前途打拚奮鬥。② 臺灣經濟奇蹟是全國人民戮力同心所造就的。③ 眼前的難關,只有靠大家戮力同心,才能度過。④ 只要公司同仁戮力同心,必然可以再創更為亮麗的佳績。⑤ 為了洗清失敗的恥辱,全員都得戮力同心,以便在下次比賽贏回獎盃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3:31: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