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無的放矢 |
释义 | 無的放矢㊣ 注音:ㄨˊ ㄉㄧˋ ㄈㄤˋ ㄕˇ拼音:wú dì fàng shǐ近義:飛短流長、無事生非反義:言之鑿鑿、有的放矢 【釋義】沒有目標而胡亂放箭,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。語本唐・劉禹錫〈答容州竇中丞書〉。後亦用「無地放矢」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地指責、攻擊別人。△「有的放矢」 【典源】▶ 唐・劉禹錫〈答容州竇中丞書〉(據《劉禹錫集・卷一〇》引)世之服儒衣冠、道古語、居學官者,為不鮮矣。求其知所以然者幾何人?借曰有之,未必不詬病耳。今夫挾弓注矢,溯空而發者,人自以為皆羿可矣。移之於澤宮,則噤而不敢言。何哉?有的不可欺故也。今夫儒者函矢相攻①,蜩螗相喧②,不啻③於彀弓④射空矢者,孰為其的⑤哉?注 ① 函矢相攻:以書信作箭,互相攻擊。② 蜩螗相喧:指議論喧騰之聲如蟬鳴鼎沸。蜩螗,音ㄊㄧㄠˊ ㄊㄤˊ,夏蟬。③ 不啻:如同。啻,音ㄔˋ。④ 彀弓:拉滿弓弦。彀,音ㄍㄡˋ。⑤ 的:音ㄉㄧˋ,箭靶的中心,指目標物。 【典故】這篇〈答容州竇中丞書〉,是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的劉禹錫,寫給容州竇中丞的回信。信中有一段內容寫到:今日的讀書人盲目地、矛盾地相互攻擊對方,議論嘈雜之聲如蟬鳴鼎沸,這就好像拉滿弓弦胡亂放箭,卻不知他們的目標物在哪?後來「無地放矢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。亦用來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、攻擊別人。 【書證】① 清・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・文集三二・中日交涉匯評・交涉乎命令乎》:「若純屬虛構,吾深望兩國當局者,聲明一言以解眾惑,如是,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,直拉雜摧燒之可耳!」 【用法】▶ ⒈義 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。類 用在「言談空泛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總經理開會向來言必有據,從不無的放矢。② 他們談了半天都只是無的放矢,什麼問題也沒說明。③ 請各位針對問題發表意見,不要無的放矢,浪費大家的時間。▶ ⒉義 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、攻擊別人。類 用在「指控無據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這些指控完全是無的放矢,毫無根據。② 他決定訴諸法律來抗議這種無的放矢的指責。③ 這些話都是無的放矢的謠言,你又何必在意呢?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