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無孔不入 |
释义 | 無孔不入㊣ 注音:ㄨˊ ㄎㄨㄥˇ ㄅㄨˋ ㄖㄨˋ拼音:wú kǒng bù rù近義:無所不至、鑽頭覓縫反義:天衣無縫、無隙可乘、無機可乘關聯:無孔不鑽 【釋義】任何空隙沒有不鑽進去的。原本是無所不通達的意思。※語或出清・李鑑堂《俗語考原・無孔不入》。後用「無孔不入」譏諷人善於鑽營。 【典源】▶ ※清・李鑑堂《俗語考原・無孔不入》水銀瀉地,無孔不入。蘇東坡自言其無所不達也。今俗以喻人之善鑽營者。 【典故】「無孔不入」就是任何空隙沒有不鑽進去的,在清朝李鑑堂《俗語考原》記載了蘇東坡曾自喻如:「水銀瀉地,無孔不入。」以說明他無所不通達。要了解這個比喻,得從金銀的性質了解起。水銀這種物質,表面張力很大,比水的表面張力大七倍,一杯水倒在地上時會趨向成一灘水的狀態,相反水銀卻會趨向形成水銀滴,而且一遇孔隙便滾動而入,所以說「無孔不入」。這句話也可以寫成「水銀瀉地,無竅不入」,例如:清代方苞編了《正嘉四書文》一書,在卷四中收錄了歸有光的文章,其中論述到《中庸》的「喜怒哀樂之未發」,就說他讀了宋人「五子書」,融洽貫串,拿起筆寫下心得,有如「水銀瀉地,無竅不入」。後來「無孔不入」自行獨立成一句成語,原本是無所不通達的意思,後轉用以譏諷人善於鑽營,有機會就鑽。 【書證】① 清・李鑑堂《俗語考原・無孔不入》:「水銀瀉地,無孔不入。蘇東坡自言其無所不達也。今俗以喻人之善鑽營者。」(源)② 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三五回》:「何孝先生怕過了幾天,有人打岔,事情不成功,況且上海辦捐的人,鑽頭覓縫,無孔不入,設或耽擱下來,被人家弄了去,豈不是悔之不及。」 【用法】▶ ⒈義 任何空隙沒有不鑽進去的。類 用在「無所不達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商場上的謠言無孔不入,你可要小心分辨。② 犯罪集團無孔不入,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警覺。③ 平時應該多洗手,才能預防無孔不入的病菌。④ 金光黨行騙的手法無孔不入,民眾們應當格外小心。⑤ 無孔不入的廣告郵件,每天都會塞滿我的電子信箱。⑥ 毒品走私的手法可說是無孔不入,往往讓警方傷透腦筋。⑦ 他搜尋情報的工夫,幾乎已到無孔不入的地步,真讓人欽佩。▶ ⒉義 比喻善於鑽營。貶義。類 用在「不擇手段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有些做生意的人都是見洞就鑽,無孔不入,否則怎會掙來偌大的財富?② 這個人的品格低劣,但是鑽營的工夫卻是第一流的,幾乎無孔不入,這一點咱們就做不到,所以對他的成就沒有什麼好羨慕的。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