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滿腹經綸 |
释义 | 滿腹經綸㊣ 注音:ㄇㄢˇ ㄈㄨˋ ㄐㄧㄥ ㄌㄨㄣˊ拼音:mǎn fù jīng lún近義:大才槃槃、足智多謀、博學多才、滿腹經籍、學富五車反義:才疏學淺、不學無術、不識一丁、胸無點墨關聯:經綸滿腹 【釋義】經綸,整理絲線,引申為規劃、治理。「滿腹經綸」形容才識豐富,具有處理大事的才能。※語或本《易經・屯卦・象》。△「滿腹經籍」 【典源】▶ ※《易經・屯卦・象》〈象〉①曰:「雲雷,屯。君子以經綸②。」注 ① 〈象〉:〈象傳〉,為《易經》十翼之一,是解釋爻象的文辭,相傳為孔子所作。亦稱為「象辭」。② 經綸:整理絲線。此指規劃、治理。 【典故】「滿腹經綸」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才識豐富,具有處理大事的才能。如果推究它的原始意思,則其中的「經綸」原本是整理絲線的意思,引申而為規劃、治理的意思。例如《禮記・中庸》說:「惟天下至誠,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。」意思是說只有至誠的人,才能把天下治理好。另外例如「經綸濟世」一語的「經綸」,也是一樣的意思。至於「滿腹」,就是「滿肚子」的意思。例如《莊子・逍遙遊》說:「鷦鷯巢於深林,不過一枝;偃鼠飲河,不過滿腹。」意思是說:鷦鷯在深林築巢,所佔的只不過一根樹枝。偃鼠在河裡喝水,再會喝,也只不過是喝滿肚子而已。後來因為肚子是人體的裝填食物的最大空間,所以很容易利用「滿腹」來表示充塞身體的意思。例如「滿腹文章」、「滿腹才學」等,都是形容人很有學問。再例如「滿腹牢騷」、「滿腹心事」等,用法也是一樣的。但是這些語詞的結構都是「滿腹」後加名詞性詞組,所以「滿腹經綸」的「經綸」應該也是由規劃、治理的動詞性轉化為名詞性,是「滿腹經綸之才」的意思。有人以為這句成語的典源出自於《易經・屯卦・象》:「〈象〉曰:『雲雷,屯。君子以經綸。』」孔子為解說《易經》,曾經寫過《十翼》,翼就是輔助說明的意思,〈象辭〉是其中的一種,用來闡解卦象所蘊涵的人事道理。〈屯卦〉是由「震下坎上」組成:〈震卦〉在下,象徵雷;〈坎卦〉在上,象徵水。水在雷上,未能成雨,所以有了屯難之象,但是雷聲過後,就會雲行雨施了。這種現象有如許多事情剛開始,所遭遇到的困難情況一樣,等到困難解決後,進展就會順當了。所以孔子要君子從卦象中去學得規劃、治理事情的道理。〈象辭〉中「君子以經綸」,就是「君子藉以習得經綸之理」的意思。出現「滿腹經綸」一語較早的文獻,如宋・洪炎〈聞師川諫議至漳州作建除字詩十二韻迓之〉詩:「滿腹懷經綸,筆閒(間)含露雨。」正是在說這位師川諫議大夫「滿腹經綸,文章含雨露」了。含雨露,就是會照顧百姓的意思;「滿腹經綸」就是才識豐富,才能高超了。 【書證】① 宋・洪炎〈聞師川諫議至漳州作建除字詩十二韻迓之〉詩:「滿腹懷經綸,筆閒含露雨。」② 明・郎瑛《七修類稿・卷四〇・事物類・神童對》:「方朝見,適直隸貢蟹至焉,英宗即出一對試之云:『螃蟹渾身甲冑。』程對曰:『鳳凰遍體文章。』李對曰:『蜘蛛滿腹經綸。』」③ 《三俠五義・第三二回》:「顏生素有大志,總要克紹書香,學得滿腹經綸,屢欲赴京考試。」④ 《濟公傳・第三回》:「濟公胸藏錦繡,滿腹經綸。」 【用法】義 形容才識豐富,具有處理大事的才能。類 用在「學識廣博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歷史上不知有多少滿腹經綸的人才被埋沒了。② 人家是「滿腹經綸」,他卻是「滿腹牢騷」。③ 我空有滿腹經綸,無人賞識,只能徒自慨嘆!④ 腹經綸的人不只是學問好,而且也懂得經營與管理。⑤ 歷史上像諸葛亮既是滿腹經綸又足智多謀的人,並不多見。⑥ 他學識豐富,經驗足夠,是一位滿腹經綸,十分優秀的領導幹部。⑦ 這種自認為滿腹經綸,卻毫無實務經驗的人,只能紙上談兵罷了。 【辨似】辨 綸,音ㄌㄨㄣˊ。絲帶、絲線。不可寫作「論」。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