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息事寧人 |
释义 | 息事寧人㊣ 注音:ㄒㄧˊ ㄕˋ ㄋㄧㄥˊ ㄖㄣˊ拼音:xí shì níng rén 【釋義】原指為政不生事擾民。後漢書・卷三・肅宗孝章帝紀:「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且勿案驗,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,冀以息事寧人,敬奉天氣。」後多指調停紛爭,以使彼此相安。清・紀昀・閱微草堂筆記・卷二十三・灤陽續錄五:「謬答以畏,可息事寧人。彼此相激,伊於胡底乎?」 【備註】附 修訂本參考資料號 FL00000008379 息事寧人 【備註】頻 16書 中國成語大辭典、簡明實用成語辭典、成語辭典、小牛頓成語辭典(注音普及版)、實用成語辭典(1)(2)(1)、活用造句辭典(成語部分)、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(上)(下)、漢語成語考釋詞典、遠流活用成語辭典、活用成語分類辭典(上)(下)、成語辨正辭典、同義反義成語詞典、中國成語大辭典、成語大辭典(上)(下)、漢英對照成語辭典、成語典號 FL00000030375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