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信口雌黄
释义
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

【词源】 晋·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字夷甫, 能言, 于意有不安者, 辄更易之, 时号‘口中雌黄’。”

【词由】 王衍是西晋大臣, 在晋武帝时, 做过太子舍人及尚书郎等官。在年轻时, 他就喜欢清谈。当官后, 他爱好老、庄, 就经常讲老庄哲学。他能说会道, 真是口若悬河, 把老庄哲学谈论得既玄妙而又新奇, 当时不少人都佩服他。但他在谈论中, 常把老庄的道理讲错,讲错了就随口改正。听的人就说他是“口中雌黄”。

【词义】 随口乱说, 错了就立即改过来。信: 随意, 听凭; 雌黄: 即鸡冠石, 黄色矿石, 可作颜料。古时写字是用黄纸, 写错了就用雌黄这个黄色颜料涂掉。涂了可再写, 所以写错了关系不大。原作 “口中雌黄。”

【书证】 鲁迅《致李秉中》:“近常从事于翻译, 间有短评, 涉及时事, 而信口雌黄, 颇招悔尤。”老舍 《有关<西望长安>的两封信》: “讽刺是要夸大的, 但不能无中生有, 信口雌黄。”巴金《“最后的时刻”》:“他们胡说什么‘老右派’, ‘黑太炮’,‘不会打仗’,这真是一派胡言, 信口雌黄。”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二十一章:“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,但是她加油添醋, 信口雌黄, 凭空捏造, 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。”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30 15:34: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