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金声玉振 |
释义 | 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 【词源】 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之谓集大成, 集大成也者, 金声而玉振之也。金声也者, 始条理也; 玉振之也者, 终条理也。始条理者, 智之事也; 终条理者, 圣之事也。” 【词由】 孔子在周游列国中, 去齐国时, 是“接淅而行”, 去父母之邦的鲁国, 则是迟迟而行。对孔子这样的举动, 孟子认为是“可以速而速,可以久而久, 可以处而处, 可以仕而仕”, 这是集中了圣人的优点,每个圣人都有各自的优点, 如伯夷之清, 伊尹之任, 柳下惠之和, 而孔子则集大成了。什么叫集大成呢?打个比方说, 作乐先要撞钟, 把众多乐音宣导出来; 最后再敲磬, 把众多的乐音收束起来。从开头到收尾, 贯串着一条脉络。脉络的开始,是聪明人才能做的事;脉络的收尾,只有圣人才能做了。 【词义】 敲钟用来发音, 击磬用来收韵, 把众多的乐音聚集起来而成为优美的乐章。金: 指钟; 声:发声、宣导; 玉: 指磬; 振: 收韵。原指孔子的德行全备,后泛指才学精妙,名声洋溢四方。 【书证】 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,此子复玉振于江表,微言之绪,绝而复续。”南朝·齐·王仲宝《褚渊碑文》:“是以仁经义纬,敦穆于闺庭;金声玉振,寥亮于区寓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