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近在眉睫 |
释义 | 近在眉睫jìn zài méi jié 【词源】 《列子。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我者,我必知之。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,心腹六脏之所知,其自知而已矣。” 【词由】 春秋时代,陈国有个大夫有一次到鲁国去,鲁国的叔孙氏说:“我们鲁国有个圣人呢!”陈大夫说:“我国也有个圣人呀!他叫亢仓子,能耳视而目听。”鲁侯听说了,就用对待上卿的礼仪把亢仓子请来。鲁侯向他请教怎么会有这个本领,亢仓子说:“我的身体是符合于我的心的,心呢又合于气,气又合于神,这中间还有一个媒介,那就是音。所以远在天外,近在眼前,凡是和我有干系的,我都能知道。” 【词义】 近在眼睫毛的地方。睫:眼睫毛。形容相距的地方很近。后多作“近在咫尺”。 【书证】 宋·苏轼《杭州谢上表》:“凛然威光,近在咫尺。”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七回:“那马明明近在咫尺,却误为丧失不见,就如‘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’之意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