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白马素车 |
释义 | 白马素车bái mǎ sù chē 【词源】 北宋·李昉等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九一: “自是, 自海门山,潮头汹高数百尺,越钱塘鱼浦,方渐低小。朝暮再来,其声震怒,雷奔电走百余里。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,因立庙以祠焉。” 【词由】 春秋时,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,同越王勾践和好。并且听信谗言,赐剑叫伍子胥自杀,将他的尸首抛入江中。相传从此以后,江中常常波涛汹涌,从海门山滚滚而来,越过钱塘鱼浦,波浪才逐渐减弱。特别是早晨和晚上,怒涛如雷鸣一般震响。有时还可看到伍子胥乘着素车白马,站在潮头之上,在江水中来去。 【词义】 驾白马,乘素车。原传说伍子胥被害后,化作涛神,他的魂魄常驾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之中。后一般用来代称“钱塘潮”。亦作“素车白马”。 【书证】 宋·辛弃疾《摸鱼儿·观潮上叶丞相》词:“滔天力倦知何事?白马素车东去。”陈去病《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》诗:“唯有胥涛若银练,素车白马战秋风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