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清规戒律 |
释义 | 清规戒律qīng guī jiè lǜ 【词源】 《释门正统》:“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, 谓之清规。” 【词由】 东汉元和九年, 百丈山的怀海禅师为了使佛门有个严格的纪律, 于是亲自制订了天下第一套条规, 叫寺内和尚遵守。当时人们称这些条规为“百丈清规”。后来, 佛教在中国流行开来, 和尚也越来越多, 和尚的行为没有约束不行, 为此, 有些佛教徒便从印度的三藏(经、律、论) 中译出了四分律、僧祗戒心图, 以及后来的五戒、十戒等。佛教的善男信女十分重视这些戒律, 认为佛祖死了以后, 佛教徒就应该把这些戒律当作老师, 当作准则。 【词义】 指佛教寺院订立、执行的规章、戒条。现在常指束缚人们头脑、行为的不合理的条条框框。 【书证】 《茅盾文艺评论集》:“……反对的焦点却是那些束缚写作自由的古典主义诗学的清规戒律。”雷加《蓝色的青桐林》:“从前他有一套清规戒律, 向来不拉女座, 车上的人不准说‘翻’、‘倒’等字眼……尽管如此,他的车还是常常出毛病……”黎汝清《叶秋红》:“我虽然不懂得佛教之中的清规戒律, 却知道有些人在宗教的外衣掩护下, 干些什么勾当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