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沽名钓誉 |
释义 | 沽名钓誉 沽:买。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用手段取得。指矫情做作,用手段猎取名声或赞誉。金·张建《高陵县张公去思碑》:“非若沽名钓誉之徒,内有所不足,急于人闻,而专苛责督察,以祈当世之知。”明·张凤翼《灌园记·齐王拒谏》:“我只道你只不过是沽名钓誉,却不道长他的志气,灭我的威风。”《红楼梦》五六回:“倘或我只顾沽名钓誉的,那时酒醉赌输,再生出事来,我怎么见姨娘?”亦作“沽名吊誉”。元·宫天挺《范张鸡黍》三折:“自恨我奔丧来后,又不是沽名吊誉没来由。”《群音类选·犀珮记·贞节自持》:“想班姬凄凉可叹,又何劳沽名吊誉在人间。”亦作“吊誉沽名”。《群音类选·十义记·毁容不辱》:“非是奴吊誉沽名也,只图一死,完全节义名。”亦作“钓名沽誉”。明·方孝孺《豫让论》:“钓名沽誉,眩世骇俗,由君子观之,皆所不取也。”《红楼梦》三六回:“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,也学的钓名沽誉,入了国贼禄鬼之流!”亦作“钓誉沽名”。明 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弄璋》:“常言道济人之急,并不是钓誉沽名做声势。”亦作“沽名干誉”。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驿里相逢》:“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,岂是沽名干誉,也只要三策安邦国,一剑诛豪右。”《清史稿·童华传》:“世宗召见,责以沽名干誉,对曰:‘臣竭力为国,近沽名;实心为民,近干誉。’”亦作“沽名邀誉”。《清史稿·白潢传》:“国家经制钱粮,岂可意为增减?若此税不当收,潢当请豁免,何得以公捐代完,沽名邀誉?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