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沐猴而冠 |
释义 | 沐猴而冠 沐猴:猕猴。猴子戴帽子。比喻人面兽心,虚有其表。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、窃据名位之辈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。”《晋书·张载传》:“至如轩冕黻班之士,苟不能匡化辅政,佐时益世,而徒俯仰取容,要荣求利,厚自封之资,丰私家之积,此沐猴而冠耳。”梁启超《开明专制论》:“夫学识幼稚之民,往往沐猴而冠,沾沾自喜。”亦作“沐猴衣冠”。明·无名氏《十探子》二折:“你这等人,乃沐猴衣冠之辈,马牛襟裾之材。”亦作“沐猴冠冕”。元·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三折:“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,不由咱生嗔怒,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襟裾。”亦作“木猴而冠”。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会宴》:“项王乃是木猴而冠,不足谋天下矣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