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汗流浃背 |
释义 | 汗流浃背 浃:湿透。汗流得湿透了背上的衣服。形容极度惶恐或惊惧。也泛指满身大汗。《后汉书·献帝伏皇后纪》:“操后以事入见殿中,帝不任其愤,因曰:‘君若能相辅,则厚;不尔,幸垂恩相舍。’操失色,俯仰求出。旧仪,三公领兵朝见,令虎贲执刃挟之。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,自后不敢复朝请。”《隋书·卢思道传》:“周氏末叶,仍值僻王,敛笏升阶,汗流浃背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一回:“看得他身上冷一阵、热一阵,冷时便浑身发抖,热时便汗流浃背;不住的面红耳赤,意往神驰,身上不知怎样才好。”亦作“流汗浃背”。《新五代史·司空颋传》:“张彦之乱,命判官王正言草奏诋斥梁君臣,正言素不能文辞,又为兵刃所迫,流汗浃背,不能下笔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八五回:“那廷掾里豪,吓得面如土色,流汗浃背,一齐皆叩头求哀。”亦作“汗流洽背”。《旧唐书·昭宗纪》:“茂贞、行瑜汗流洽背,不能对,唯韩建陈叙入觐之由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