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救焚拯溺 |
释义 | 救焚拯溺 焚:焚烧,火烧。溺:溺水,落水。谓救民于水火之中。《周书·熊安生传》:“齐氏赋役繁兴,竭民财力。朕救焚拯溺,思革其弊。”《隋书·柳昂传》:“盖救焚拯溺,无暇从容,非朝野之愿,以至于此。”宋·陆游《朝议大夫张公墓志铭》:“乃使江东,公言部中旱,饶南康尤甚,济之当如救焚拯溺,今当奏事,往返且两月,请先驰至部,议所以赈恤者,又条上其事甚悉。”亦作“拯溺救焚”。唐高祖《受禅告南郊文》:“臣恭守晋阳,驰心魏阙,被首濡足,拯溺救焚,大举义兵,式宁区宇。”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一》:“况万幾不可以暂废,大宝不可以久虚,拯溺救焚,当在此日。”亦作“救火拯溺”。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救火拯溺,义不得好;辩论是非,言不得巧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