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引咎自责 |
释义 | 引咎自责 引咎:承认过失。主动承担过失并作检讨。《晋书·庾亮传》:“亮甚惧,及见侃,引咎自责,风止可观。侃不觉释然。”宋·苏轼《代张方平谏用兵书》:“譬如人子,得过于父母,惟有恭顺静思,引咎自责,庶几可解。”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一》:“[主人]乃呼弟及妻妾曰:‘祸不远矣……今日之事,当自我始。尔等听我,祖宗之灵,子孙之福也;如不听我,我披发入山矣。’反覆开陈,引咎自责,泪涔涔渍衣袂。”亦作“引咎责躬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权信任校事吕壹,壹性苛惨,用法深刻。太子登数谏,权不纳,大臣由是莫敢言。后壹奸罪发露伏诛,权引咎责躬。”《旧五代史·周世宗纪五》:“虽古人有引咎责躬,因灾致惧,亦无以过此也。”宋·王禹偁《求致仕第三表》:“向者袄彗忽生,亢阳斯久,天怨神怒,实为老臣引咎责躬,翻劳圣主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