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异口同声 |
释义 | 异口同声 很多人说同样的话。形容众口一辞。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道意》:“左右小人,并云不可,阻之者众,本无至心而谏,怖者异口同声,于是疑惑,竟于莫敢。”《醒世恒言》卷二○:“侯爷见异口同声,认以为实,连忙起签,差原捕杨洪等,押着两名强盗作眼,同去擒拿张权,起赃连解。”亦作“异口同音”。《旧唐书·穆宗贞献皇后萧氏传》:“今自上及下,异口同音,皆言萧弘是真,萧本是伪。”亦作“异口同辞”。唐·李翱《答侯高第二书》:“苟异口同辞,皆如足下所说,是仆于天下众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。”亦作“异口同韵”。老舍《赵子曰》一:“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,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