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居安思危 |
释义 | 居安思危 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。’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敢以此规。”居:处于。思:想。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。唐·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人君当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,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也。”宋·徐铉《颂德赋》:“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,居安思危睹灾而惧。”《明史·郑本公传》:“陛下居安思危,当远群小,节燕游,以防一朝之患。”茅盾《子夜》九:“你的危言诤论,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,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,今夕有酒今夕醉!”亦作“处安思危”。《乐府诗集·燕射歌辞二·隋元会大飨歌》:“居高念下,处安思危。照临有度,纪律无亏。”亦作“于安思危”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亦作“居安虑危”。《宋书·竟陵王诞传》:“今虽先天不违,动干休庆,龙舟所幸,理必利涉,然居安虑危,不可不惧。”《新唐书·杨虞卿传》:“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,而居安虑危之心则异,故不得皆为圣明也。”《明史·兴宗孝康皇帝传》:“昔周公教成王克诘戎兵,召公教康王张皇六师,此居安虑危,不忘武备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