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尺布斗粟 |
释义 | 尺布斗粟 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孝文十二年,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:‘一尺布,尚可缝;一斗粟,尚可春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。’”后即以“尺布斗粟”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相容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尺布斗粟之谣,常为陛下耻之。他人能令疏亲,臣不能使亲疏,以此愧陛下。”《隋书·文四子传论》:“俄属天步方艰,谗人已胜,尺布斗粟,莫肯相容。”一尺布,一斗谷子。极言物品数量之少。宋·王禹偁《商州福寿寺天王殿碑》:“吾粗衣粝食,往来竹山上庸间,得尺布斗粟负荷而归,积毫累铢以至百万。”亦作“尺缕斗粟”。缕:线。清·汪琬《新修至德庙碑》:“后世礼教既废,锥刀之末,尺缕斗粟之微,靡所不争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