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嗟来之食 |
释义 | 嗟来之食 嗟:招呼声,相当于现在的“喂”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载: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,黔敖准备了食物放在路边,等候饥民过来吃。有一个饥民走来了,黔敖冲着他喊道:“嗟!来食!”那个饥民瞪着眼睛说:“我正因为不食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。”尽管黔敖向他道歉,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,最后饿死了。后来就用“嗟来之食”表示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。唐·杨炯《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》:“军井未建,如临盗水之源;军灶未炊,似对嗟来之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二七回:“所以宁饮盗泉之水,不受嗟来之食。”毛泽东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:“美国人在北平,在天津,在上海,都洒了些救济粉,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。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。嗟来之食,吃下去肚子要痛的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