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飞蛾赴火 |
释义 | 飞蛾赴火 比喻不惜牺牲而有所作为。也指自寻死路,自取灭亡。《梁书·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亦作“飞蛾赴焰”。《旧唐书·僖宗纪》:“既知四隅断绝,百计奔冲,如穷鸟触笼,似飞蛾赴焰。”亦作“飞蛾赴烛”。宋·黄庭坚《演雅》诗:“蛣蜣转丸贱苏合,飞蛾赴烛甘死祸。”亦作“飞蛾投火”。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三折:“我已曾着人拿住杨景、焦赞两个,正是飞蛾投火,不怕他不死在手里。”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鹤楼赴义》:“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,正是累卵击石,犯之必碎;飞蛾投火,触之必焦。”《野叟曝言》八九回:“云北蹙额道:毒蟒大王凶狠无比,文爷若进他峒去,如飞蛾投火,岂不枉送性命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八回:“偏偏的又投了这凶僧的一座恶庙,正所谓‘飞蛾投火,自取焚身’。”亦作“飞蛾扑火”。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二折:“他走了,我一向寻他不着,他今日自来投到,岂不是飞蛾扑火,自讨死吃的。”亦作“灯蛾扑火”。《水浒传》二七回:“灯蛾扑火,惹焰烧身。”亦作“飞蛾投焰”。明·汪廷讷《狮吼记·住锡》:“只因迷宿本,似飞蛾投焰,自取焚身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