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颠沛流离 |
释义 | 颠沛流离 颠沛:跌倒,比喻穷困受挫折。流离:流转离散。比喻生活困迫不安,流落异乡。明·朱鼎《玉镜台记·狱中寄书》:“体羸心惴,衰容顿憔悴。子母遭凌替,身陷家倾弃,颠沛流离,死无葬身地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一三回:“至于你没出土儿就遭了这场颠沛流离,惊风骇浪,更是可怜。”茅盾《忆冼星海》:“现在我还是这样想:要是我再遇到他,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。”亦作“流离颠沛”。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·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,一饭未尝忘君。”《宣和书谱·草书七·释高闲》:“言其书法出张颠,流离颠沛,必于草书发之,故其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。”郑振铎《桂公塘》:“虽在流离颠沛之中,他的高华的气度,渊雅的局量,还不曾改变。”亦作“颠沛流连”。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一折:“等孩儿长大时年,交付他收执依然。遮莫杀颠沛流连,休迷失水木根源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