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赴汤蹈火 |
释义 | 赴汤蹈火 汤:开水。蹈:踩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以桀诈尧,譬之若以卵投石,以指挠沸,若赴水火,入焉焦没耳。”后多作“赴汤蹈火”,形容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表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:“今策名委质,唯将军所命,虽赴汤蹈火,死无辞也。”《封神演义》七回:“况小的受老爷知遇之恩,便使小的赴汤蹈火,安敢不努力前去。”亦作“赴蹈汤火”。三国魏·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蹈汤火。”唐·康骈《剧谈录·潘将军》:“每感重恩,恨无所答,若力可施,必能赴蹈汤火。”亦作“蹈赴汤火”。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九二引《灵应传》:“君子杀身以成仁,徇其毅烈,蹈赴汤火,旁雪不平。”亦作“赴汤跳火”。《金瓶梅》八八回:“小夫人说那里话! 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,便消受不了,虽赴汤跳火,敢说不去。”亦作“赴汤投火”。《三侠五义》四回:“这有何难。只要你家相公应允,我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17112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