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拨乱反正
释义 bōluàn-fǎnzhèng
拨乱反正
拨:治理。乱:混乱。反:回到。正:正道。
❍ 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
 ◆ 后用“拨乱反正”指治理乱世,使回归于正道。也指整顿混乱局面,使恢复正常。反,也作“返”。
❍ 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:“汉承百王之弊,高祖拨乱反正,文景务在养民。”
❍ 宋·周煇《清波杂志·册后典礼》:“其后拨乱返正,翊戴中兴之主,功参十乱,兹谨具著焉。”
❍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》卷一七:“就如国家大俸大禄,高官厚爵,封其父母,荫其妻子,不过要他剪除祸乱,扶持社稷,拨乱反正。”
❍ 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怒》:“诗云:‘君子如怒,乱庶遄沮;君子如祉,乱庶遄已。’这是说有地位的人,赫然震怒,就可以收拨乱反正之效。”
 ▲也作“拨乱反治”治:太平。
❍ 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一折:“区区见五代之乱,涂炭极矣,常有拨乱反治之志,奈无寸土为阶。”
❍ 清·何焯《义门读书记·左氏春秋》:“夫拨乱反治,苟无非常之才,其力固难以及远也。”
【注意】
含褒义。
——来自《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》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9:30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