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子
释义 wài jǔ bù bì chóu,nèi jǔ bù bì zǐ
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子
举:举荐人才。仇:指仇人。举荐人才,不回避自己的亲人或与自己有仇的人。形容用人公正无私。
❍ 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中牟无令,晋平公问赵武曰:‘中牟,三国之股肱,邯郸之肩髀,寡人欲得其良令也,谁使而可?’武曰:‘邢伯子可。’公曰:‘非子之雠也?’曰:‘私雠不入公门。’公又问曰:‘中府之令,谁使而可?’曰:‘臣子可。’故曰:外举不避雠,内举不避子。”雠:同“仇”。
 ▲也作“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”。
❍ 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圣王明君则不然,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雠。是在焉从而举之,非在焉从而罚之。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,故一举而能服诸侯。”
❍ 宋·晁补之《上吴相公书》:“若是者,某举不能知,徒见相公之用人,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,近取不避贵,远取不问贱。”
❍ 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一二章:“我所提拔的人都是英雄好汉,不是稀泥软蛋。大戏里都唱,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,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?”
 ▲也作“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”。
❍ 宋·黄震《黄氏日钞·读杂史三》:“祈奚外举不避雠,内举不避亲,至公一忱,可诏千载。”
❍ 明·冯梦龙、清·蔡元放《东周列国志》六三回:“羊舌肸曰:‘叔鱼行媚者也,君可亦可,君否亦否。祁老大夫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,岂独遗羊舌氏乎?’”
 ▲也作“举仇举子”。
❍ 唐·韩愈《送齐皞下第序》:“及道之衰,上下交疑,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,载之传中而称美之,而谓之忠。”
❍ 明·张采《周景韩演论》:“古人举仇举子,非不知仇与子也,所忘者私、所知者国也。”
 ▲也作“举亲举仇”。
❍ 宋·林𬳶《源流至论·举主》:“则举亲举雠,但守公道,不敢以名器为房奁之物。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3:11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