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恬不为怪
释义 tián bù wéi guài
恬不为怪
恬:安然,满不在乎。
❍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,期会之间,以为大故。至于俗流失,世坏败,因恬而不知怪,虑不动于耳目,以为是适然耳。”后用“恬不为怪”指安然处之,不认为奇怪。
❍ 宋·苏辙《再言役法札子》:“故祖宗之世,天下役人除正役劳费之外,上自衙前有公使厨宅库之苦,中至散从官手力有打草供柴之劳,下至耆长壮丁有岁时馈遗之费,习以成俗,恬不为怪。”
❍ 清·墨浪子《西湖佳话》卷一:“顷刻潮至,葛洪举杯向之,称奇道妙,恬不为怪,真是仙家妙用,不可测度。”
❍ 梁启超《爱国论》:“不耻言利,不耻奔竞,不耻媟渎,不耻愚陋,而惟言国事之为耻,习以成风,恬不为怪,遂使四万万人之国,与无一人等。”
 ▲也作“恬不知怪”。
❍ 宋·司马光《颜太初杂文序》:“至有初丧,亲家各具酒肉,聚于其家,与主人同醉饱者,有以鼓乐导丧车者,有因丧纳妇者,相习为常,恬不知怪。”
❍ 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欧史传赞不苟作》:“传赞忽谓此时君子尽去,小人满朝,故其视亡国易朝,恬不知怪。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8:52: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