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二竖为灾
释义 èr shù wéi zāi
二竖为灾
竖:竖子,小孩。 为灾:造成灾祸。
❍ 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(变成)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”
 ◆ 后因称疾病为二竖。“二竖为灾”,指被疾病所困。
❍ 唐·无名氏《莫州唐兴军都虞候兼押衙试鸿胪卿郑府君玉墓石》:“岂期二竖为灾,夺人之愿,以贞元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寝疾终于鄚亭。”
❍ 清·浩歌子《萤窗异草》初编卷三:“新妇何所苦,而形神顿失,得无二竖为灾乎?”
 ▲也作“二竖为祟”。
❍ 祟:迷信指鬼怪害人。
❍ 唐·柳岘《故莫州长丰县令李君墓志铭》:“岂期余庆罔祐,而祸兮有阶,故鵩鸟作孽,二竖为祟,沉疾于故林私第。”
❍ 明·葛昕《文林郎右军都督府经历司都事仁轩谷君行状》:“孰知二竖为祟,大数来迫,溘焉不起乎。”
❍ 清·宝廷《七月既望病中与步崖联句》:“二竖为祟辜游期,鬼能阻游难阻诗。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0:31: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