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习焉不察 |
释义 | xíyān-bùchá 习焉不察 焉:相当于“于是”、“于此”。 ❍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行之而不著焉,习矣而不察焉,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,众矣。” ◆ 后用“习焉不察”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,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。 ❍ 宋·张淏《云谷杂记》卷四:“当栖楚待罪时,处分未出,其曰进止,是也。而不晓文义者,习焉不察,概谓有旨为进止,如堂底所载,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,相承之误也。” ❍ 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·寻常音误》:“寻常之字,本有专音,古昔之文,或多假借,而习焉不察,信口讹传。” ❍ 方方《乌泥湖年谱·1964年》四:“人们生活在这世界中,不能回避哲学上的问题,我们不过如同鱼游水中习焉不察罢了。” ▲也作“习而不察”。 ❍ 宋·朱熹《答石子重》:“以其习而不察,故有子之言,以人人有是心,是以为仁。” ❍ 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四讲:“这种见解和思想,真是谬误到极点,可谓人云亦云,习而不察。” ▲也作“习焉不觉”。 ❍ 清·冯桂芬《裁屯田议》:“当时国用充盈,体大物博,但资其飞挽之力,即亦不苛细微,迨后日久弊生,习焉不觉。” ▲也作“习焉弗察”。 ❍ 清·纪昀《奉命诠解洛神赋语覆奏折子》:“臣幼而诵读,习焉弗察,一经指示,旷若发蒙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