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识之无
释义 bùshí-zhīwú
不识之无
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后有问此二字者,虽百十其试,而指之不差。”后用“不识之无”指人不识字,没文化。
❍ 宋·刘辰翁《敏斋记》:“人未有非敏者也,虽有下愚之人,手不能方圆,目不识之无,及其得于博也,彩色电转,狂呼鹘视,枭未成,而脱诸口如取,虽有离娄之目力,钘桑之心计,或不能及也。”
❍ 明·杨基《寄林训导谟》诗:“平生不识之无字,也学相如欲卖文。”
❍ 清·黄景仁《除夕述怀》诗:“有儿名一生,废学增痴憨;曾不识之无,但索梨与柑。”
❍ 阿英《土山湾黑市》:“因此辈系窃偷而来,兼以不识之无,遂至无全帙者。”
❍ 参见“仅识之无”“略识之无”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0:26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