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三缄其口
释义 sānjiān-qíkǒu
三缄其口
缄:封,闭。
❍ 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阶之前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,戒之哉! 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。’”
 ◆ 后形容说话极为谨慎,不肯轻易开口。
❍ 旧题宋·尤袤《全唐诗话·姚崇》:“钦之伊何?三命而走;谨之伊何?三缄其口。”
❍ 清·长白浩歌子《萤窗异草·田一桂》:“四娘以饴和椒涂其盏,使婢馈客。祝不知,径啜之,吻若胶粘,且麻不可耐,及视其器,始悟四娘怪其言,将使学周庙金人,三缄其口耳,大笑而去,后亦不再哓哓。”
❍ 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废话》:“能慎言,当然于慎言之外不会多说废话。三缄其口只是象征,若是真的三缄其口,怎么吃饭?”
❍ 邹韬奋《萍踪忆语·金圆王国的劳动妇女》:“有的工厂贿赂视察员,叫他三缄其口,不要揭穿。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4:07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