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释义 sān shí liù jì,zǒu wéi shàng jì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!”后多用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指陷入困境,别无妙计,只好采取躲避的策略,一走了之。
❍ 宋·彭□《墨客挥犀·走为上计》:“余与奴杨照过二相公庙,渊材乃敢回顾,喘立,面无人色,曰:‘编虎头,撩虎须,几不免虎口哉!’余又戏曰:‘在兵法,何计?’渊材曰:‘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。’”
❍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四回:“本想再为盘桓两天,看这光景,恐无谓的纠缠要越逼越紧了。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。”
❍ 茅盾《腐蚀·二月二日深夜》: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!你赶快跳出这圈子!”
 ▲也作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策”。
❍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三卷一四章:“父帅,孩儿觉得这事情有点不妙。三十六计,走为上策。稍过一时,咱们跳上马就走吧!”
 ▲也作“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”。
❍ 元·施耐庵、明·罗贯中《水浒传》二回:“娘道:‘我儿,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。只恐没处走。’”
❍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“题未定”草》:“没有法子。‘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’,最没有弊病的是莫如不沾手。”
 ▲也单作“走为上计”。
❍ 《旧唐书·秦彦传》:“九月,毕师铎出战,又败。自是日与秦彦相对嗟惋,问神尼奉仙何以获济,尼曰:‘走为上计也。’”
❍ 元·施耐庵、明·罗贯中《水浒传》一八回:“晁盖道:‘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,却是走那里去好?’”
 ▲也作“走为上策”。
❍ 宋·袁枢《通鉴纪事本末·杨行密据淮南》:“先是彦师铎信重尼奉仙……至是复咨于奉仙曰:‘何以取济?’奉仙曰:‘走为上策。’”
❍ 明·王世贞《答顾益卿中丞》:“太原公屈为谏臣,以走为上策而不果。廊庙之上,智力俱困。”
 ▲也作“走为上着”。
❍ 清·墨憨斋主人《醒名花》二回:“小婢之罪擢发难数,据小婢算将起来,三十六着,此时走为上着。”
【注意】
注意"走为上计"的"为"读wéi,是二声。
——来自《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》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9:08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