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忍气吞声
释义 rěnqì-tūnshēng
忍气吞声
忍气:受了气强自忍耐。吞声:把话吞下去,即不说话。形容强忍着怒气,不敢发作或反抗。
❍ 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三折:“我便收撮了火性,铺撒了人情,忍气吞声。”
❍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二:“欲待投诉黄损,恐无益于事,反讨他抱怨。只得忍气吞声,不在话下。”
❍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四四回:“那些人见了如此,纵要复辨亦不敢辨,只得忍气吞声罢了。”
❍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九:“他又不能不承认事实,太太作官是千真万确的,而凡是官就必有官的气派,太太也非例外,他只好忍气吞声的忍耐着。”
 ▲也作“吞声忍气”。
❍ 元·高文秀《黑旋风》一折:“再不和他亲折证,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行。”
❍ 清·天花才子《快心编初集》三回:“那富翁财主,明知他来诈害,却不敢到官府中申诉,恐反惹火烧身,只得吞声忍气。”
 ▲也作“气忍声吞”。
❍ 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一折:“你道他一世儿为人,半世儿孤贫,气忍声吞,何日酬恩。”
❍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拒媒》:“走,走,走!快出门,掩羞面,气忍声吞。”
 ▲也作“吞声饮气”。
❍ 饮气:把气愤饮下去,即强忍着气愤。
❍ 《北史·王孝籍传》:“安可齰舌缄唇,吞声饮气,恶呻吟之响,忍酸辛之酷哉!”
❍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公荐》:“仄陋之下,吞声饮气,何足算哉!”
 ▲也作“饮气吞声”。
❍ 南朝梁·吴均《为汝南王檄魏文》:“关东英俊,河北雄才,痛桑梓沦芜,室家颠陨,饮气吞声,志申雠怨。”
❍ 明·史鉴《上中丞佀相公书》:“故剥征掊敛,惟命是从,饮气吞声,莫能控诉。”
【注意】
含贬义。
——来自《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》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4:06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