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面不改色 |
释义 | miàn bù gǎi sè 面不改色 面:脸。色:神色,脸色。神色像平时一样,没有改变。形容遇到危险或其他意外情况时,从容镇定,神态自若。 ❍ 元·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二折:“我这虎头寨上,但凡拿住的人呵,见了俺,丧胆亡魂,今朝拿住这厮,面不改色。” ❍ 明·冯梦龙、清·蔡元放《东周列国志》四四回:“叔詹面不改色,拱手谓文公曰:‘臣愿得尽言而死。’” ❍ 莫应丰《将军吟》一八章:“在那天晚上被抓去坐牢的时候,他面不改色,大步地走向囚车,真有一种革命家的气概。” ▲也作“面不改容”。 ❍ 容:神情,脸色。 ❍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二三回:“操坐于亭上,将平缚倒于地。吉平面不改容,略无惧怯。” ❍ 清·叶梦珠《续编绥寇纪略》卷五:“献忠之破重庆也,知府王行俭、巴县知县王锡俱被执。锡面不改容。” ◆ 形容力气大或功夫好,出了大力而神色不变。 ❍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六〇回:“玉奴上来,也不埋步,也不撩衣,两手一掇,那石轻轻便起,离地有二尺上下,直掇到水夫人面前,然后放下,面不改色。” ❍ 张恨水《啼笑因缘》四回:“她伸开两手,轻轻便便的将寿峰一托,横抱在胳膊上,面不改色的,从从容容将寿峰送上汽车。” ❍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二卷一六章:“小孩练完拳法,面不改色,气不发喘。” ▲也作“面不改容”。 ❍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九三回:“素臣出去,先将石台磨转,后把两手掇试,有二千斤上下。因蹲下身去,将手抄入台底,恰有空穴留通地气的,因将手掌伸入穴去,托将起来,在庭内走了三转,仍复放下,归席而坐。面不改容,口不喘气。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