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面不改色
释义 miàn bù gǎi sè
面不改色
面:脸。色:神色,脸色。神色像平时一样,没有改变。形容遇到危险或其他意外情况时,从容镇定,神态自若。
❍ 元·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二折:“我这虎头寨上,但凡拿住的人呵,见了俺,丧胆亡魂,今朝拿住这厮,面不改色。”
❍ 明·冯梦龙、清·蔡元放《东周列国志》四四回:“叔詹面不改色,拱手谓文公曰:‘臣愿得尽言而死。’”
❍ 莫应丰《将军吟》一八章:“在那天晚上被抓去坐牢的时候,他面不改色,大步地走向囚车,真有一种革命家的气概。”
 ▲也作“面不改容”。
❍ 容:神情,脸色。
❍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二三回:“操坐于亭上,将平缚倒于地。吉平面不改容,略无惧怯。”
❍ 清·叶梦珠《续编绥寇纪略》卷五:“献忠之破重庆也,知府王行俭、巴县知县王锡俱被执。锡面不改容。”
 ◆ 形容力气大或功夫好,出了大力而神色不变。
❍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六〇回:“玉奴上来,也不埋步,也不撩衣,两手一掇,那石轻轻便起,离地有二尺上下,直掇到水夫人面前,然后放下,面不改色。”
❍ 张恨水《啼笑因缘》四回:“她伸开两手,轻轻便便的将寿峰一托,横抱在胳膊上,面不改色的,从从容容将寿峰送上汽车。”
❍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二卷一六章:“小孩练完拳法,面不改色,气不发喘。”
 ▲也作“面不改容”。
❍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九三回:“素臣出去,先将石台磨转,后把两手掇试,有二千斤上下。因蹲下身去,将手抄入台底,恰有空穴留通地气的,因将手掌伸入穴去,托将起来,在庭内走了三转,仍复放下,归席而坐。面不改容,口不喘气。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3:28: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