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邪不干正
释义 xié bù gān zhèng
邪不干正
邪:不正,邪恶。干:干犯,侵害。
❍ 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巫列》:“夫妖不胜德,邪不伐正,天之经也。”
 ◆ 后用“邪不干正”指邪气压不倒正气。
❍ 唐·韦绚《刘宾客嘉话录》:“此邪法也。臣闻邪不干正,若使咒臣,必不能行。”
❍ 清·长白浩歌子《萤窗异草·小珍珠》:“邪不干正,古语信然。况儒者紧要关头,尤在于正心一语。”
 ▲也作“邪不胜正”。
❍ 宋·洪迈《夷坚支志·同州白蛇》:“如越过五坛,虽吾亦不复有生理。苟不吾敌,则止于三层,邪不胜正,此邦当无忧也。”
❍ 清·袁枚《新齐谐·李倬》:“邪不胜正,彼自败去,但非公作一碑记晓谕居民,恐四方未必崇奉我也。”
❍ 巴金《随想录》一二九:“面对着这种现象,有人毫不在乎,他们说这是支流,支流敌不过主流,正如邪不胜正。”
 ▲也作“邪不犯正”。
❍ 唐·刘餗《隋唐嘉话》卷中:“臣闻邪不犯正,若使咒臣,必不得行。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4:40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