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退避三舍
释义 tuìbì-sānshè
退避三舍
舍: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。
❍ 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及《僖公二十八年》载:春秋时,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国,楚成王设宴接待,问:“公子若反晋国,则何以报不穀?”重耳回答: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、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(辟:同“避”)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在晋楚城濮之战中,晋军果“退三舍以辟之”。后用“退避三舍”泛指主动退让,不与之争或主动躲开,避免接触。
❍ 明·叶宪祖《鸾鎞记·京晤》:“似你这般诗才,不怕杜羔不退避三舍。”
❍ 清·长白浩歌子《萤窗异草·柳青卿》:“戴知为异类,更不呼仆,蹶然突起,将白身执之。妇仓皇欲遁,且匿笑曰:‘尊范若此,不亦难为佳人,愿即退避三舍。’”
❍ 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吸烟》:“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口里冒烟,甚或直向我的面前喷射毒雾,我便退避三舍,心里暗自咒诅:‘我过去就是这副讨人嫌恶的样子。’”
【注意】
“退避三舍”的“舍”读shè,是四声。
——来自《商务馆小学生词典》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7:59: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