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薰莸不辨
释义 xūn yóu bù biàn
薰莸不辨
薰:香草。莸:一种有恶臭的水草。不能分辨出香草和臭草。比喻美丑不分,是非混淆。
❍ 宋·林栗《周易经传集解》卷三〇:“其或以为流离荡析之卦,则是以涣为剥者也,是谓指东为西,指白为黑也。又或兼二说而两取之,则是薰莸不辨而并称,冰炭无分而同谓也,呜呼惜哉!”
❍ 元·胡祗遹《答李昌道》诗:“冠履从来多倒置,薰莸不辨更何求。”
❍ 明·王元翰《言路重地不宜自蠲廉耻疏》:“臣岂谓铨部尽不可驳哉?盖驳铨部之心非也,千人而为倾人地,使薰莸不辨。”
 ▲也作“薰莸无辨”。
❍ 唐·陆贽《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》:“青朱杂沓于胥徒,金紫普施于舆皁,薰莸无辨,泾渭不分,二纪于兹,莫之能整。”
 ▲也作“薰莸莫辨”。
❍ 明·范珠《修政弭灾疏略》:“部院既云拣选,若不因以去人,又无从以塞责,致使薰莸莫辨,玉石俱焚。”
❍ 清·范方《读王西斋骊珠诗选书后》:“词家选本亦与诗古文相类,总之好丑不知,薰莸莫辨,竟规然行世,诚可谓无羞恶之心矣。”
 ▲也作“薰莸不分”。
❍ 元·汪元亨《朝天子·归隐》曲:“任薰莸不分,尽玉石共焚。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5:04: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