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耳濡目染
释义 ěrrú-mùrǎn
耳濡目染
濡、染:沾染。
❍ 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擩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擩:染。
 ◆ 后用“耳濡目染”指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。
❍ 宋·朱熹《与汪尚书书》:“明公未为政于天下而天下之士已知明公之心,争诵其书以求速化,耳濡目染,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。”
❍ 明·释妙声《送顾秀才远游序》:“诗书礼乐之传,风气民俗之厚,旁求博采,耳濡目染,庶几有得焉。”
❍ 清·汪琬《袭紫楼文集序》:“而李氏百年之间,科名蝉连,衣冠都雅。其子弟耳濡目染,无不自泽于学者。”
❍ 刘绍棠《乡土与创作——〈蛾眉〉题外》:“这二十年来,我跟乡亲们朝夕相处,劳动在一起,生活在一起,每日言来语去,耳濡目染,说话用词儿,发生了变化。”
 ▲也作“目染耳濡”。
❍ 明·陆粲《承直郎应天府通判祝先生墓志铭》:“内外二祖咸当代魁儒,目染耳濡,不离典训。”
 ▲也作“耳染目濡”。
❍ 明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二七回:“只因安享富贵的久了,后面生出来的儿孙,一来也是秉赋了那浇漓的薄气,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。”
 ▲也作“目濡耳染”。
❍ 明·张宇初《存有斋记》:“一门之间,蔼然三代之风,凡其乡邦里闬,皆目濡耳染其化焉。”
 ▲也作“耳熏目染”。
❍ 熏:熏染。
❍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八:“他很自傲生在北平,能说全国遵为国语的话,能拿皇帝建造的御苑坛社作为公园,能看到珍本的书籍,能听到最有见解的言论,净凭耳熏目染,也可以得到许多见识。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0:39: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