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祸起萧墙
释义 huòqǐxiāoqiáng
祸起萧墙
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借指内部。
❍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 ◆ 后用“祸起萧墙”指祸害起于内部。
❍ 汉·蔡邕《刘镇南碑》:“俄而汉室大乱,祸起萧墙。”
❍ 宋·范仲淹《奏上时务书》:“国侵则害加黎庶,德败则祸起萧墙。”
❍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》卷二二:“妾本欲与郎君共期偕老,不料上天降罚,祸起萧墙,今日尽此一欢,明朝便当永别。”
❍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六八回:“第此时臣国西宫之患虽除,无如族人甚众,良莠不齐,每每心怀异志,祸起萧墙,若稍不留神,未有不遭其害。”
 ▲也作“萧墙祸起”。
❍ 唐·皮日休《祝疟疠文》:“萧墙祸起,帝座蒙尘。”
❍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八〇四:“陛下若不从众议,恐旦夕萧墙祸起。”
 ▲也作“祸发萧墙”。
❍ 《三国志·魏书·公孙瓒传》南朝宋·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兵兴州壤,祸发萧墙,将以定霸,不亦难乎!”
❍ 清·郝懿行《安南记略》:“及入我朝,黎民安如绥裘,晏如覆杅,而祸发萧墙。”
 ▲也作“祸生萧墙”。
❍ 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僧榻传音》:“狐媚妄侵,雕喙交攻,蓦地祸生萧墙。”
 ▲也作“衅发萧墙”。
❍ 衅:祸端。
❍ 《后汉书·傅燮传》:“今张角起于赵魏,黄巾乱于六州,此皆衅发萧墙,而祸延四海者也。”
 ▲也作“衅起萧墙”。
❍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碑》:“值乱离,衅起萧墙。”
❍ 清·张履祥《上母舅书》:“两表弟年各长大,岂犹不念创业之艰难,岂犹不知同气之当厚修其孝悌忠信以图兴复,夫亦何难,而必欲衅起萧墙覆亡殆尽乎?”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9:38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