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樂而忘返 | ||||||||||||||||||
释义 | 樂而忘返㊣ 注音:ㄌㄜˋ ㄦˊ ㄨㄤˋ ㄈㄢˇ拼音:lè ér wàng fǎn近義:流連忘返、樂不思蜀關聯:樂而忘歸 【釋義】指快樂得忘了回去。語本《史記・卷五・秦本紀》。△「流連忘返」、「流遯忘反」、「樂不思蜀」 【典源】▶ 《史記・卷五・秦本紀》造父①以善御幸②於周繆王③,得驥④、溫驪⑤、驊騮⑥、騄耳⑦之駟,西巡狩,樂而忘歸。徐偃王⑧作亂,造父為繆王御,長驅歸周,一日千里⑨以救亂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,造父族由此為趙氏。注 ① 造父:周朝人,生卒年不詳。繆王時車夫,擅長駕馭車馬。② 幸:寵幸。③ 周繆王:即周穆王,生卒年不詳。姓姬名滿,昭王之子,諡曰穆。④ 驥:千里馬。⑤ 溫驪:周繆王八匹駿馬之一。後用以泛指紅色黃色的駿馬。⑥ 驊騮:周繆王八匹駿馬之一。後用以泛指紅色的駿馬。⑦ 騄耳:周繆王八匹駿馬之一。⑧ 徐偃王:周朝人,生卒年不詳。繆王時徐子治國,以仁義著聞,江淮諸侯共尊偃王。繆王聞之,令造父伐之,偃王愛民不鬥,遂敗。⑨ 一日千里:比喻速度很快。見「一日千里」。 【典故】「樂而忘返」原作「樂而忘歸」。造父是西周時駕馭車馬的能手,傳說他在得到八匹駿馬後,調馴好就獻給周穆王。周穆王配了上好的馬車,讓造父替他駕駛,經常快樂的在西邊狩獵、遊玩,而忘了回去。直到聽到了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,穆王非常著急,造父於是駕車日馳千里,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鎬京,及時發兵,平定亂事。因造父立下大功,周穆王便將趙城賜給他,自此以後,造父族稱為趙氏。後來「樂而忘返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快樂得忘了回去。 【書證】① 《晉書・卷一一三・苻堅載記上》:「堅嘗如鄴,狩于西山,旬餘,樂而忘返。」② 宋・鄧牧《伯牙琴・補遺・陶山遊記》:「是日觴詠,樂而忘返。」③ 元・王惲《秋澗先生大全文集・卷七五・喜遷鶯・汀洲蘋滿詞・序》:「嘗同女郎輩採蘋溪中,樂而忘返。」④ 《初刻拍案驚奇・卷一八》:「因慕武林山水佳勝,攜了小妾,到此一遊。空身出來,遊賞所需,只在爐火,所以樂而忘返。」⑤ 《儒林外史・第三一回》:「杜少卿道:『三哥,好幾日不見。你文會做的熱鬧?』臧三爺道:『正是。我聽見你門上說到遠客;……慎卿在南京,樂而忘返了。』」⑥ 《三俠五義・第八九回》:「只因金輝自從遭貶之後,將宦途看淡了,每日間以詩酒自誤。但凡有可以消遣處,不是十天,就是半月,樂而忘返。」 【用法】義 指快樂得忘了回去。類 用在「喜悅歡樂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這裡的景色美得令人樂而忘返。② 太魯閣山美水秀,使人樂而忘返。③ 這裡實在太好玩・難怪我們會樂而忘返。④ 我不是迷了路,而是山林景色讓我樂而忘返。⑤ 別人都說讀書苦,我可是沉迷書海,樂而忘返。⑥ 我看他是學了武陵人,進了世外桃源,樂而忘返。⑦ 我們在星空下,輕搖櫓,慢划槳,以至樂而忘返。⑧ 自從愛上了音樂,他就終日沉迷於音樂世界,樂而忘返。 【辨似】同 「樂而忘返」及「樂不思蜀」都有快樂得忘了回去的意思。異 「樂而忘返」指沉迷而不知回去;「樂不思蜀」另有指忘本,不想回去。
|
|||||||||||||||||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