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東道主
释义
東道主
注音ㄉㄨㄥ ㄉㄠˋ ㄓㄨˇ拼音dōng dào zhǔ近義:北道主人反義:座上客關聯:東道主人、做東道
【釋義】鄭國作為招待秦國出使東方使節的主人。語出《左傳・僖公三十年》。後用「東道主」泛稱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。
【典源】▶ 《左傳・僖公三十年》九月甲午,晉侯、秦伯圍鄭,以其無禮於晉,且貳於楚也。晉軍函陵,秦軍汜南。佚之狐言於鄭伯曰:「國危矣!若使燭之武見秦君,師必退。」公從之。辭曰:「臣之壯也,猶不如人;今老矣,無能為也已。」公曰:「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過也,然鄭亡,子亦有不利焉。」許之。夜,縋而出。見秦伯曰:「、晉圍鄭,鄭既知亡矣。若亡鄭而有益於君,敢以煩執事。越國以鄙遠,君知其難也,焉用亡鄭以倍鄰?鄰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,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,君亦無所害,且君嘗為晉君賜矣,許君焦、瑕,朝濟而夕設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晉,何厭之有?既東封鄭,又欲肆其西封。若不闕秦,將焉取之?闕秦以利晉,唯君圖之。」秦伯說,與鄭人盟,使杞子、逢孫、楊孫戍之,乃還。  ① 秦:秦國。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,約今甘肅省天水縣。莊公時徙居大丘,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。孝公時定都咸陽,得商鞅變法圖強,積極東侵。惠王時重用張儀,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。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。秦王政二十六年(西元前221)統一天下,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。② 晉:晉國,周代諸侯國。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,地跨黃河兩岸。後為韓、趙、魏三家所分,遂亡。③ 鄭:周朝諸侯國之一。故址位於今河南省新鄭縣。④ 執事:執掌事務的人。⑤ 鄙遠:指秦國若得鄭地以為國,則須越過晉國之地。⑥ 倍:增加。阮元之校勘記言此字當作「陪」。⑦ 舍:通「捨」,放棄、捨棄。⑧ 東道主: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。此指鄭國可以作為秦國東方寄寓之所的主人,以招待秦國往來的使者。⑨ 行李:即「行理」,掌管外交之使臣。⑩ 共:音ㄍㄨㄥ,通「供」,供給。
【典故】「東」有東家、主人的意思。古時主位在東,客位在西,所以稱主人為「東」,如「店東」、「房東」。「東道」,本來是設宴待客的意思,後常用為「東道主」,指請客的主人。《左傳・僖公三十年》提到在這一年的九月,晉文公、秦穆公合軍包圍鄭國,是因為鄭國曾對晉國無禮,並且有二心而與楚國親近。此時鄭國危難當前,派了燭之武去見秦國國君,希望能化解這次的危險。燭之武見了秦穆公,說:「秦、晉兩國包圍鄭國,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,如果滅了鄭國對您有好處,那就勞煩您了。但是,必須隔著晉國才能占領遙遠的鄭國,來作為秦國的邊邑,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,用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實力,就等於您本身力量的削弱。如果赦免鄭國,讓它作為秦國在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,負責招待秦國使臣的往來,供應所需的一切,這對您是沒有害處的。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?等占領了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,勢必又要擴張它西邊的領土,到時晉國不損害秦國,還能從哪裡取得土地呢?」秦穆公聽了很高興,就和鄭國結盟,派了杞子、逢孫、楊孫在鄭國戍守,自己則撤軍回國了。後來「東道主」被用來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左傳・僖公三十年》:「若舍鄭以為東道主,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,君亦無所害。」(源)② 唐・李白〈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〉詩:「君為東道主,於此臥雲松。」③ 《聊齋志異・卷二・巧娘》:「女曰:『倘之瓊也,有尺一書,煩便道寄里門。老母在家,亦可為東道主。』廉出本無定向,念浮海亦得,因諾之。」④ 《聊齋志異・卷四・狐諧》:「國王見使臣乘一騾,甚異之。使臣告曰:『此馬之所生。』……舉坐又大笑。眾知不敵,乃相約:後有開謔端者,罰作東道主。」
【用法】  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。  用在「宴客主人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今天我請客,下次就由你當東道主了。② 這次宴會辦得十分成功,處處展現了東道主的盛情和殷勤。③ 大專院校的籃球比賽,一直是由各個學校輪流擔任東道主的腳色。④ 既要讓每個客人賓至如歸,又要顧慮到每個人特殊的喜好和興趣,這個東道主可真不好當。⑤ 本屆的運動會,我國身為東道主,自然應該好好招待各國的運動員,使他們留下深刻的好印象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1 0:51: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