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杯盤狼藉
释义
杯盤狼藉
注音ㄅㄟ ㄆㄢˊ ㄌㄤˊ ㄐㄧˊ拼音bēi pán láng jí關聯:杯盤狼籍、狼籍盃盤
【釋義】「藉」指草墊。又作「籍」。「狼藉」指的是狼臥息的草堆。傳說狼臥息在草堆上,離去時常將草堆弄得凌亂,以免留下蹤跡,後來引申為不整齊的樣子。「杯盤狼藉」形容酒席完畢,杯盤散亂的情形。語出《史記・卷一二六・滑稽列傳・淳于髡》。
【典源】▶ 《史記・卷一二六・滑稽列傳・淳于髡》威王大說,置酒後宮,召髡賜之酒。問曰:「先生能飲幾何而醉?」對曰:「臣飲一斗亦醉,一石亦醉。」威王曰:「先生飲一斗而醉,惡能飲一石哉!其說可得聞乎?」髡曰:「賜酒大王之前,執法在傍,御史在後,髡恐懼俯伏而飲,不過一斗徑醉矣。若親有嚴客,髡帣韝鞠𦜕,侍酒於前,時賜餘瀝,奉觴上壽,數起,飲不過二斗徑醉矣。若朋友交遊,久不相見,卒然相睹,歡然道故,私情相語,飲可五六斗徑醉矣。若乃州閭之會,男女雜坐,行酒稽留,六博投壺,相引為曹,握手無罰,目眙不禁,前有墮珥,後有遺簪,髡竊樂此,飲可八斗而醉二參。日暮酒闌,合尊促坐,男女同席,履舄交錯,杯盤狼藉,堂上燭滅,主人留髡而送客,羅襦襟解,微聞薌澤,當此之時,髡心最歡,能飲一石。故曰酒極則亂,樂極則悲;萬事盡然,言不可極,極之而衰。」以諷諫焉。齊王曰:「善。」乃罷長夜之飲,以髡為諸侯主客。宗室置酒,髡嘗在側。  ① 酒闌:酒宴過半,即將結束之時。② 合尊:酒杯交錯。③ 促坐:促膝而坐。④ 履舄交錯:鞋子散落的樣子。舄,音ㄒㄧˋ,鞋子。⑤ 髡:淳于髡,戰國時齊人,生卒年不詳。滑稽善辯,常為齊出使各諸侯國,未嘗辱命,齊威王以為諸侯主客。嘗以隱語諷諫威王,罷長夜之飲,改革內政。髡,音ㄎㄨㄣ⑥ 羅襦襟解:胸前的衣服打開。羅襦,絲質的短衣。襟,衣服胸前釘紐扣的地方。⑦ 薌澤:香氣。薌,音ㄒㄧㄤ
【典故】《史記・滑稽列傳》記載了淳于髡,他是戰國時代齊國人,口才很好,善於辯論,經常用一些隱語勸諷君王,既不會得罪君王,又能讓君王樂於接受。齊威王雖很有才能,可惜日夜沉迷於酒色。有一次,威王在後宮擺設酒宴,召淳于髡前來參加。威王問:「先生的酒量如何?」淳于髡回答:「我啊,喝一斗會醉,喝一石也會醉。」威王覺得很奇怪,因為一斗跟一石差了十倍,就問他是什麼原因。淳于髡回答說:「如果我在大王面前飲酒,各位官員在旁,那我心中充滿戒慎恐懼,只要喝一斗酒就會醉了。如果是朋友之間喝酒,互行酒令娛樂,那麼就算飲八斗酒也不醉。如果宴飲之後,桌上杯盤散亂,堂上燭火熄滅,主人送走其他客人,只留我一人,鬆解上衣,微微聞到主人身上傳來的香氣,這時我的心情最快樂,可以喝一石酒。由此可見,酒喝多了就會亂性,太過逸樂就會生悲,這個道理無論何事皆同。所以凡事不可做到極致,否則就會導致衰敗。」齊王聽出了淳于髡話中的意思,知道他又在趁機勸諫,就聽從淳于髡的建議,不再沉迷於酒色。《史記》原文中的「杯盤狼藉」,後來多被用來形容酒席完畢,杯盤散亂的情形。
【書證】① 唐・杜甫〈鄭典設自施州歸〉詩:「敕廚倍常羞,杯盤頗狼藉。」② 《歧路燈・第八八回》:「這桌子微醺,那桌子半酣,杯盤狼藉,言語喧嘩。」③ 《三俠五義・第九一回》:「霎時杯盤狼藉。雖非嘉殽美味,卻是鮮魚活蝦,葷素俱有,左添右換,以多為盛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酒席完畢,杯盤散亂的情形。  用在「杯盤散亂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宴會後,賓客逐漸散去,桌上杯盤狼藉。② 看到廚房杯盤狼藉的情形,媽媽眉頭都皺了起來。③ 幾個大漢說吃就吃,不一會,桌上杯盤狼藉,飯菜一掃而空。④ 喜宴上賓客盡歡,大伙兒直吃到杯盤狼藉,菜餚俱盡,才逐漸散去。⑤ 喜宴結束後,他看著杯盤狼藉的桌子,耳朵似乎還聽到剛才客人的喧嘩聲。⑥ 她一進家門,見到客廳裡杯盤狼藉,心想:這又是丈夫帶朋友回來吃喝的「戰果」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8:27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