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有名無實
释义
有名無實
注音ㄧㄡˇ ㄇㄧㄥˊ ㄨˊ ㄕˊ拼音yǒu míng wú shí近義:名不副實、名存實亡、徒有虛名反義:名不虛傳、名副其實、名實相副、表裡一致關聯:有名亡實
【釋義】指虛有其名而無實際內容。#語本《國語・晉語八》。△「名不副實」
【典源】▶ #《國語・晉語八》叔向見韓宣子,宣子憂貧,叔向賀之,宣子曰:「吾有卿之名,而無其實,無以從二三子,吾是以憂,子賀我何故?」  ① 典故或見於《管子・明法解》。② 叔向:羊舌肸(ㄒㄧˋ),字叔向,春秋時晉國人,生卒年不詳。食邑在楊,或稱楊肸。羊舌職之次子。學問淵博,善於辭令。晉平公二十二年,曾致書鄭子產,反對鑄刑書。③ 韓宣子:春秋晉國人,生卒年不詳。韓獻子之子,晉國六卿之一。④ 從二三子:跟隨諸卿贈送財物。二三子,指晉諸卿。  ▶ 《管子・明法解》明主在上位,則竟內之眾盡力以奉其主,百官分職致治,以安國家。亂主則不然,雖有勇力之士,大臣私之,而非以奉其主也;雖有聖智之士,大臣私之,非以治其國也。故屬數雖眾,不得進也;百官雖具,不得制也。如此者,有人主之名而無其實,故〈明法〉曰:「屬數雖眾,非以尊君也;百官雖具,非以任國也。」此之謂國無人。
【典故】「名」指名聲、名義,「實」指實際的情形,名和實如果一致,那就是「名副其實」,但是如果空有虛名,卻沒有實際的權力或能力,那就是「有名無實」了。在所引典源《國語・晉語八》中,記載了一個故事:有一天,晉國的大夫叔向去拜訪韓宣子。韓宣子是晉國的六卿之一,地位非常顯赫,但是他卻憂慮自己貧困。聽了韓宣子的話之後,叔向卻向他道賀。韓宣子覺得很訝異,便問道︰「我有公卿之名,卻沒有公卿之財,想跟各位公卿贈送財物都沒有辦法,你為何要恭賀我呢?」表示韓宣子雖然身為公卿,但是卻無公卿的財富。在《管子・明法解》也有類似的用法,說明一個英明的君主,能善用人才,百官各司其職,讓國家長治久安。但是一個昏庸的君主,雖然有很多的臣子,但都不能各司其職,因此國家無法得到治理。像這樣的君主,可說是「有人主之名而無其實」,亦是「有名無實」的意思。後來「有名無實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虛有其名而無實際內容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喻世明言・卷一〇・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「討這花枝般的女兒,自家也得精神對付他,終不然擔誤他在那里,有名無實?」② 《醒世恆言・卷九・陳多壽生死夫妻》:「感承娘子美意不允,拜堂成親。雖有三年之外,卻是有名無實。並不敢污損了娘子玉體。」③ 《二刻拍案驚奇・卷九》:「我如今只得再央龍香姐拿件信物送他,寫封實心實意的話,求他定下個佳期,省得此往彼來,有名無實,白白地想殺了我!」④ 《儒林外史・第一四回》:「這分明是有名無實的,卻塞得住這小廝的嘴。」⑤ 《紅樓夢・第八一回》:「目今只求叫他讀書講書作文章。倘或不聽教訓,還求太爺認真的管教管教他,纔不至有名無實的白耽誤了他的一世。」⑥ 《孽海花・第一三回》:「況且名士虛聲,有名無實的多哩!」
【用法】  指虛有其名而無實際內容。  用在「名實不符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這對夫妻分居已久,婚姻早就有名無實了。② 他對公司事務毫無決定權,是個有名無實的總經理。③ 只要是有上進心的人,都不願意幹這份有名無實的工作。④ 如果你對公司的事務一直不聞不問,你這個職位就會變得有名無實。
【辨似】  「有名無實」及「名不副實」都有名目與實際不相符的意思。  「有名無實」側重空有名目;「名不副實」側重名過於實。
有名無實名不副實辨似例句
這對夫妻分居已久,婚姻早就~了。
這些誇大的廣告~,根本是在欺騙消費者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8:37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