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春風化雨 |
释义 | 春風化雨㊣ 注音:ㄔㄨㄣ ㄈㄥ ㄏㄨㄚˋ ㄩˇ拼音:chūn fēng huà yǔ近義:化雨均霑、春風風人、春風夏雨反義:誤人子弟關聯:時雨春風 【釋義】「春風」,春風吹拂,化育萬物。語出漢・劉向《說苑・卷五・貴德》。「化雨」,雨水灌育草木。語本《孟子・盡心上》。「春風化雨」指適合草木生長的和風及雨水,亦用於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導。△「春風風人」、「夏雨雨人」 【典源】㊤ 春風:▶ 漢・劉向《說苑・卷五・貴德》孟簡子相梁并衛,有罪而走齊,筦仲迎而問之,曰:「吾子相梁并衛之時,門下使者幾何人矣?」孟簡子曰:「門下使者有三千餘人。」筦仲曰:「今與幾何人來?」對曰:「臣與三人俱。」仲曰:「是何也?」對曰:「其一人父死無以葬,我為葬之;一人母死無以葬,亦為葬之;一人兄有獄,我為出之。是以得三人來。」筦仲①上車曰:「嗟茲乎!我窮必矣!吾不能以春風風人②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③,吾窮必矣!」注 ① 筦仲:管夷吾(西元前?∼前644),字仲,春秋齊國潁上人。初事公子糾,後事齊桓公為相。通貨積財,富國強兵,尊周室,攘戎狄,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桓公尊為「仲父」,為法家之祖。筦,音ㄍㄨㄢˇ。亦作「管仲」。② 春風風人:比喻教育給人的感化和恩澤。第二個「風」字,音ㄈㄥˋ,吹風。見「春風風人」。③ 夏雨雨人:比喻及時加惠於民。第二個「雨」字,音ㄩˋ,滋潤。見「夏雨雨人」。㊦ 化雨:▶ 《孟子・盡心上》孟子曰:「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時雨①化之者,有成德②者,有達財③者,有答問④者,有私淑艾⑤者。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。」注 ① 時雨:比喻教化的實行。② 成德:成就德行。③ 達財:通達才能。財,通「才」。④ 答問:應答問題。⑤ 私淑艾:未及門下受業,私自以君子言行為榜樣,來培養自身。艾,音ㄞˋ。 【典故】「春風化雨」係由「春風」及「化雨」二語詞組合而成。「春風」是出自漢・劉向《說苑・卷五・貴德》,根據記載,孟簡子曾經在梁和衛當過宰相,獲罪後逃亡齊國,管仲前來迎接並且問在梁和衛時門下有多少人?至今還跟隨在身邊的有幾人?孟簡子回答說從前門下有三千使者,現在只剩三人跟在我身邊。其中兩個是因為在沒錢時,我出錢幫他們埋葬父親和母親,另一個是因兄長被關,我代為出力營救。管仲聽了之後,上車時感嘆說:「如果我不能像春風給人感化和恩澤,也不能像夏雨一樣及時加惠於民,我必定會失敗。」「化雨」則是出自《孟子・盡心上》,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,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的潤育教化、成就他的德行、通達他的才能、應答他的問題以及沒有在門下受業,但私自以君子的言行為榜樣,來培養自身這五種。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「春風化雨」,用來指適合草木生長的和風及雨水;亦用於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導。 【書證】① 清・尹會一〈上孫靜軒先生書〉:「側聞視學京畿,以大儒經世之業,普春風化雨之施。」② 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三七回》:「驥兒承老夫子的春風化雨,遂令小子成名,不惟身受者心感終身,即愚夫婦也銘佩無既。」③ 《品花寶鑑・第四九回》:「老師春風化雨之中,豈生莠草?」 【用法】▶ ⒈義 指適合草木生長的和風及雨水。類 用在「和風潤雨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這片山林雖遭火災浩劫,但經過春風化雨後,大地逐漸復甦了!② 這幾座山頭在大地震之後,變成光禿禿的,如今竟是一片翠綠,這正是大自然的春風化雨之功。▶ ⒉義 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導。類 用在「教育感化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王老師春風化雨數十年,桃李滿天下。② 三年來老師們殷勤的教誨,有如春風化雨般薰陶了我們。③ 班上的「頑劣分子」,在王老師的春風化雨下,都已改過向上了。④ 導師對我們的愛就像春風化雨般,相信班上每位同學都能感受得到。⑤ 你既然立志為人師,希望你能像春風化雨那樣,培育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。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