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日薄西山
释义
日薄西山
注音ㄖˋ ㄅㄛˊ ㄒㄧ ㄕㄢ拼音rì bó xī shān近義:人命危淺、命在旦夕、風中殘燭、奄奄一息、朝不保夕反義:旭日初升、身強力壯、春秋鼎盛、旭日初升關聯:日薄西隅、西山日薄、西山日迫
【釋義】薄,迫近之義。「日薄西山」指太陽迫近西邊的山,比喻人已近老,生命將盡。語出《漢書・卷八七・揚雄傳》。後亦用「日薄西山」比喻事物接近衰亡。△「日薄崦嵫」、「奄奄一息」
【典源】▶ 《漢書・卷八七・揚雄傳》先是時,蜀有司馬相如,作賦甚弘麗溫雅,雄心壯之,每作賦,常擬之以為式。又怪屈原文過相如,至不容,作《離騷》,自投江而死,悲其文,讀之未嘗不流涕也。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,不得時則龍蛇,遇不遇命也,何必湛身哉!乃作書,往往摭《離騷》文而反之,自㟭山投諸江流以弔屈原,名曰《反離騷》;……其辭曰:……「精瓊靡與秋菊兮,將以延夫天年;臨汩羅而自隕兮,恐日薄於西山。解扶桑之總轡兮,縱令之遂奔馳,鸞皇騰而不屬兮,豈獨飛廉與雲師!」  ① 瓊靡:玉屑。瓊,美玉。靡,碎屑。② 汩羅:汩羅江,為汩水、羅水合注而成。二水在湖南省湘陰縣東北會合,乃稱汩羅江,西北流入湘水。戰國時屈原於此投江而死。汩,音ㄇㄧˋ③ 扶桑:古代相傳東海外的神木,是日出的地方。④ 總轡:結轡,已打結的韁繩。轡,音ㄆㄟˋ,控制牛馬等牲口的韁繩。⑤ 鸞皇:鸞與凰,皆為古代的神鳥。鸞,音ㄌㄨㄢˊ⑥ 飛廉:神話傳說中的風神。⑦ 雲師:神話傳說中的雲神。
【典故】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,喜歡寫賦,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,常常模仿他的風格。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,但他懷才不遇,投江自殺。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〈離騷〉,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,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。揚雄一生淡泊名利,安貧樂道,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,自己無法掌握。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,等待機會的來臨。所以他常取用〈離騷〉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,其中有兩句「臨汩羅而自隕兮,恐日薄於西山」,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〈離騷〉裡寫到「老冉冉其將至」、「日忽忽其將暮」等,覺得自己來日無多,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,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,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?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,後來「日薄西山」演變為成語,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,生命將盡;或事物接近衰亡。
【書證】① 《漢書・卷八七・揚雄傳》:「精瓊靡與秋菊兮,將以延夫天年;臨汩羅而自隕兮,恐日薄於西山。」(源)② 《三國志・卷一一・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・管寧》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:「雖貪清時,釋體蟬蛻。內省頑病,日薄西山。」③ 《晉書・卷九二・文苑列傳・趙至》:「雞鳴戒旦,則飄爾晨征;日薄西山,則馬首靡託。」④ 晉・李密〈陳情表〉:「但以劉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,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。」⑤ 《宋史・卷二五六・趙普列傳》:「蓋臣已日薄西山,餘光無幾,酬恩報國,正在斯時。」⑥ 宋・朱熹〈百丈山記〉:「日薄西山,餘光橫照,紫翠重疊,不可殫數。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太陽快下山之時。  用在「落日餘暉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我們今天去遠足,到日薄西山,才愉快地回家。② 這山裡的景色,無論旭陽初昇或日薄西山,總是氣象萬千,煞是好看。▶   比喻人已近老,生命將盡。  用在「垂老暮年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我年事已高,日薄西山,活一天算一天罷了!② 老太太日薄西山,命在旦夕,卻仍盼望遠方子女歸來。③ 我雖已是日薄西山的人,但古人不是說夕陽無限好嗎?▶   比喻事物接近衰亡。  用在「氣勢衰竭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有些傳統產業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景況,很難維持下去。② 眼看自己一手建立的企業,已呈現日薄西山的暮氣,他內心真有說不出的感慨!
【辨似】  薄,音ㄅㄛˊ。迫近、接近。不可寫作「簿」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8:23: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