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循序漸進
释义
循序漸進
注音ㄒㄩㄣˊ ㄒㄩˋ ㄐㄧㄢˋ ㄐㄧㄣˋ拼音xún xù jiàn jìn近義:按部就班反義:一步登天關聯:循次而進、循次漸進
【釋義】按照一定的次序與步驟逐漸推進。語本唐・韓愈〈答竇秀才書〉。△「按部就班」
【典源】▶ 唐・韓愈〈答竇秀才書〉(據《全唐文・卷五五一・韓愈》引)愈白:愈少駑怯,於他藝能,自度無可努力,又不通時事,而與世多齟齬;念終無以樹立,遂發憤篤專於文學。學不得其術,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,皆符於空言而不適於實用,又重以自廢;是故學成而道益窮,年老而智愈困。今又以罪黜於朝廷,遠宰蠻縣,愁憂無聊,瘴癘侵加,喘喘焉無以冀朝夕。足下年少才俊,辭雅而氣銳。當朝廷求賢如不及之時,當道者又皆良有司,操數寸之管,書盈尺之紙,高可以釣爵位,循次而進,亦不失萬一於甲科今乃乘不測之舟,入無人之地,以相從問文章為事。身勤而事左,辭重而請約,非計之得也。雖使古之君子,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,膠其口而不傳者,遇足下之請懇懇,猶將倒廩傾囷,羅列而進也,若愈之愚不肖,又安敢有愛於左右哉!  ① 有司:指官吏。古時設官分職,職有專司,故稱為「有司」。② 盈尺:長滿一尺,比喻不長。③ 甲科:唐代考試科目名。唐初明經有甲、乙、丙、丁四科,唐宋進士分甲、乙科。
【典故】「循序漸進」原作「循次而進」,見於唐代文人韓愈的〈答竇秀才書〉。韓愈在給竇秀才的信中說道:你是個青年才俊,文采豐富,意氣風發。憑著如此優越的條件,當朝廷廣招人才時,應該可以獲得一官半職,即使未遇良好機緣,「循次而進,亦不失萬一於甲科」。也就是說,即使這樣平平穩穩,一步一步地來,至少登進士第是沒問題的。後來「循序漸進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按照一定的次序與步驟逐漸推進。宋代大儒朱熹〈答邵叔義書〉一文中談到作學問的方法時便曾說道:「讀書窮理,積其精誠,循序漸進,然後可得,決非一旦慨然永歎,而躐等坐馳之所能至也。」意思就是說:作學問必須靠誠心誠意,一點一滴地累積,逐漸地深入推進,絕對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成功。
【書證】① 宋・朱熹《四書章句集注・論語集注・憲問》:「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,循序漸進耳,無以甚異於人而致其知也。」② 《朱子全書・卷六・學六・讀書法》:「或問:『讀書之法,其用力也奈何?』曰:『循序而漸進,熟讀而精思,可也。』」③ 宋・朱熹〈答邵叔義書〉其一:「讀書窮理,積其精誠,循序漸進,然後可得,決非一旦慨然永歎,而躐等坐馳之所能至也。」④ 《清史稿・卷一二八・河渠志三》:「擬分別緩急,次第籌辦,不求利多,但求患減,為得寸得尺之計,收循序漸進之功。」⑤ 《清史稿・卷四四三・于式枚列傳》:「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歸,齊萬眾之心志,循序漸進。」
【用法】  按照一定的次序與步驟逐漸推進。  用在「逐步進行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學習數學一定要由淺而深,循序漸進,千萬不可躁進。② 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漸進地進行,否則難免欲速則不達。③ 民主改革一定要循序漸進,才不會讓民眾一時無法適應。④ 自從小明腳踏實地、循序漸進地學習之後,成績進步很多。⑤ 這本哲學導論是由淺入深,循序漸進地介紹基本理論,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。⑥ 像他這樣循序漸進地學習,雖然成效可能較慢,總比囫圇吞棗、不求甚解要好。
【辨似】  「循序漸進」及「按部就班」都有依一定程序行事的意思。  「循序漸進」側重於逐漸深入或提升;「按部就班」則側重於按照既定步驟行事。
循序漸進按部就班辨似例句
這本哲學導論是由淺入深,~地介紹基本理論,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。
我們先把計畫擬妥,然後~去做,才能有條不紊,如期完成工作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8:09: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