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岌岌可危
释义
岌岌可危
注音ㄐㄧˊ ㄐㄧˊ ㄎㄜˇ ㄨㄟˊ拼音jí jí kě wéi近義:千鈞一髮、危在旦夕、危如累卵、搖搖欲墜反義:安如泰山、安如磐石、固若金湯
【釋義】岌岌,危險的樣子。「岌岌可危」形容非常危險。#語本《管子・小問》。△「搖搖欲墜」
【典源】▶ #《管子・小問》桓公曰:「我欲勝民,為之奈何?」管仲對曰:「此非人君之言也,勝民為易。夫勝民之為道,非天下之大道也,君欲勝民,則使有司疏獄而謁有罪者償,數省而嚴誅,若此則民勝矣。雖然,勝民之為道,非天下之大道也。使民畏公而不見親,禍亟及於身,雖能不久,則人持莫之弒也。危哉!君之國岌乎!」  ① 典故或見於《孟子・萬章上》。② 勝民:言欲勝服於民。③ 疏獄:指疏錄獄囚。④ 嚴誅:嚴其誅罪。  ▶ 《孟子・萬章上》咸丘蒙問曰:「語云:『盛德之士,君不得而臣,父不得而子。』舜南面而立,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,瞽瞍亦北面而朝之。舜見瞽瞍,其容有蹙。孔子曰:『於斯時也,天下殆哉,岌岌乎!』不識此語,誠然乎哉﹖」孟子曰:「否,此非君子之言,齊東野人之語也。堯老而舜攝也,〈堯典〉曰:『二十有八載,放勳乃徂落,百姓如喪考妣。三年,四海遏密八音。』孔子曰:『天無二日,民無二王。』舜既為天子矣,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,是二天子矣。」
【典故】岌岌,是危險的樣子,如《孟子・萬章上》:「天下殆哉!岌岌乎!」便是形容天下的情勢已經十分危急。管仲(?∼西元前644)字仲,春秋齊國潁上人。初事公子糾,後事齊桓公為相。通貨積財,富國強兵,尊周室,攘戎狄,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桓公尊為「仲父」。相傳他著有《管子》一書,內容包含儒家、道家、法家、兵家、陰陽家、雜家等言論,無所不有。在〈小問〉篇中,桓公問管仲,想要壓伏人民,應該如何做?管仲回答︰「身為一個國君,不應該想要勝服於民,因為勝民之道並非天下之王道。如果想要壓伏人民,那麼只要用嚴刑峻法,人民自然就會被壓伏了。但是這樣只能讓國家暫時安定,卻無法維持長久。」因此管仲認為採勝民之道的結果,將是「危哉!君之國岌乎!」,造成國家的動盪不安,請桓公三思。」後來「岌岌可危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非常危險。在《韓非子・忠孝》中,則引作「當是時也,危哉,天下岌岌!」
【書證】① 清・歐陽兆熊等《水窗春囈・附錄》引清・金安清〈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〉:「溯查順治年間先後三藩之變,一時國勢固岌岌可危。」② 《發財秘訣・第九回》:「其時那米店已經弄得有岌岌可危之象了。」③ 《文明小史・第三回》:「聽了聽二門外頭那人聲越發嘈雜,甚至拿磚頭撞的二門鼕鼕的響,其勢岌岌可危。」④ 《清史稿・卷一二六・河渠志一》:「大溜東注,以運河為尾閭,僅恃東隄為護,已岌岌可危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非常危險。  用在「危急緊迫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土石流傾瀉而下,山坡上的房子顯得岌岌可危。② 為政若不得人心,政權必將陷入岌岌可危之境地。③ 經過大地震,山上土石嚴重鬆動,情況岌岌可危。④ 今天公司經營情形已岌岌可危,同仁還要繼續鬧意見嗎?⑤ 山洪爆發,溪水暴漲,被困在沙洲上的釣客情況岌岌可危。⑥ 當時那種岌岌可危的狀況,若不是消防隊及時趕到,受傷的人勢必更多。⑦ 這家公司因為投資錯誤,虧損嚴重,債台高築岌岌可危,看來快要關門了。⑧ 他不小心觸及了高壓電,生命岌岌可危,還好消防人員及時趕到,立刻送醫。⑨ 這棟一級古蹟的建築物,在大地震之後牆壁出現多處龜裂,恐有倒塌之虞,情況岌岌可危。
【辨似】  「岌岌可危」及「搖搖欲墜」都有極度危險的意思。  「岌岌可危」側重於危險狀況之描述;「搖搖欲墜」側重於物體將墜之危境。
岌岌可危搖搖欲墜辨似例句
山洪爆發,溪水暴漲,被困在沙洲上的釣客情況~。
戰爭之後,只剩幾面~的斷垣殘壁,立在瓦礫堆中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3:10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