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居安思危
释义
居安思危
注音ㄐㄩ ㄢ ㄙ ㄨㄟˊ拼音jū ān sī wéi近義:安不忘危反義:居安忘危、燕雀處堂關聯:於安思危、居逸思危、居安慮危、處安思危
【釋義】處於安樂的時候,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。語出《左傳・襄公十一年》所引之《書》。
【典源】▶ 《左傳・襄公十一年》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,曰:「子教寡人和諸戎狄,以正諸華。八年之中,九合諸侯,如樂之和,無所不諧。請與子樂之。」辭曰:「夫和戎狄,國之福也。八年之中,九合諸侯,諸侯無慝,君之靈也,二三子之勞也,臣何力之有焉?抑臣願君安其樂而思其終也。《詩》曰:『樂只君子,殿天子之邦。樂只君子,福祿攸同。便蕃左右,亦是帥從。』夫樂以安德,義以處之,禮以行之,信以守之,仁以厲之,而後可以殿邦國,同福祿,來遠人,所謂樂也。《書》曰:『居安思危。』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,敢以此規。」公曰:「子之教,敢不承命!抑微子,寡人無以待戎,不能濟河。夫賞,國之典也,藏在盟府,不可廢也,子其受之。」魏絳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,禮也。  ① 書:即《尚書》。傳由孔子所授,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。原有百篇,亡於秦火,今所見《尚書》有五十八篇。此處引文為《尚書》逸文。② 抑微子:但是沒有你的話。抑:但是、然而,表示轉折。微:無。③ 寡人: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。④ 待:接納。⑤ 濟河:渡河。⑥ 盟府:保存盟約的地方。⑦ 魏絳:春秋時晉國大臣。生卒年不詳。
【典故】春秋時,有一次幾個諸侯國聯合攻打鄭國,鄭國人相當害怕,就準備禮物要去賄賂其中最大的晉國,用以求和。鄭國一共送了三名樂師,裝配齊全的兵車一百輛,各種樂器以及歌女十六人給晉國。晉國國君晉悼公看到後,非常高興,將半數的樂器與歌女賜給大臣魏絳,感謝他對國家的貢獻。但魏絳卻謝絕了晉悼公的贈禮,並藉此機會向悼公進諫說:「今天國家這樣的強盛,是因國君您的才能及眾臣的同心協力,我個人哪有什麼貢獻呢?但臣希望您在享樂的同時,不要忘了國家大事。《書經》裡有句話說:『處於安樂的時候,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會出現。』這樣才能及早做防備,有了防備就不怕災難。我斗膽以這句話規勸您。」晉悼公說:「您的教訓我豈敢不接受?但是沒有您的話,我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。賞賜臣子禮物是國家的常規,不可廢除,您就收下吧!」魏絳也就遵循禮制,收下這些贈禮。後來此處所引的《書經》原文「居安思危」成為一成語,用來指處於安樂的時候,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左傳・襄公十一年》:「《書》曰:『居安思危。』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」(源)② 《藝文類聚・卷八六・〔艸果〕部上・石榴》引晉・庾儵〈石榴賦〉:「于時仲春垂澤,華葉甚茂;炎夏既戒,忽乎零落。是以君子居安思危,在盛慮衰,可無懼哉!」③ 《晉書・卷四八・段灼列傳》:「然臣之慺慺,亦竊願陛下居安思危,無曰高高在上,常念臨深之義,不忘履冰之戒。」④ 唐・吳兢《貞觀政要・卷一〇・災祥》:「臣聞開撥亂之業,其功既難;守已成之基,其道不易。故居安思危,所以定其業也;有始有卒,所以崇其基也。」⑤ 《舊唐書・卷一七二・蕭俛列傳》:「雖時啟於延英,從容四輔;慮稍稀於聽政,廢失萬機。居安思危,不可忽也。」⑥ 《新唐書・卷一六二・獨狐及列傳》:「假令居安思危,以備不虞,自可阨害之地,俾置屯禦,悉休其餘,以糧儲屝屨之資充疲人貢賦,歲可以減國租半。」⑦ 《舊五代史・卷三八・唐書・明宗本紀四》:「陛下自膺人望,歲時豐稔,亦淳化所致也。更願居安思危。」⑧ 《宋史・卷二八四・宋庠列傳》:「陛下當居安思危,熟計所長,必待事至而後圖之,殆矣。」⑨ 《朱子語類・卷一二七・本朝一・高宗朝》:「張戒見高宗。高宗問:『幾時得見中原?』戒對曰:『古人居安思危,陛下居危思安。』」⑩ 《明史・卷一九二・鄭本公列傳》:「陛下居安思危,當遠群小,節燕遊,以防一朝之患。」
【用法】  處於安樂的時候,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出現。  用在「深謀遠慮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在安樂時居安思危,才能防患於未然。② 「平時如戰時」的意思不就是居安思危,有備無患嗎?③ 平常就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,遇到緊急情況時,才能沉著應付。④ 防颱工作要怎麼做?只要有居安思危的警戒心,就能未雨綢繆!⑤ 國家處境艱難,所以目前社會雖然安定,我們仍應居安思危,隨時保持警戒。⑥ 舉行消防演習,就是要大家具有居安思危的警覺心,真正遇到災禍時才能臨危不亂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8:16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