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尋章摘句
释义
尋章摘句
注音ㄒㄩㄣˊ ㄓㄤ ㄓㄞ ㄐㄩˋ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關聯:搜章摘句、摘句搜章、摘句尋章
【釋義】讀書時著重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少深入研究。語出《吳書》。後亦用以指寫作時,多套用前人的章法、語句,而不講究創意。
【典源】▶ 《吳書》(據《三國志・卷四七・吳書・吳主傳》裴松之注引)咨字德度,南陽人,博聞多識,應對辯捷,權為吳王,擢中大夫,使魏。魏文帝善之,嘲咨曰:「吳王頗知學乎?」咨曰:「吳王浮江萬艘,帶甲百萬,任賢使能,志存經略,雖有餘閒,博覽書傳歷史,藉採奇異,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。  ① 吳王:孫權(西元182∼252),字仲謀,吳郡富春人。繼兄策之後,據有江東,與漢、魏對峙,成三分之業,後稱帝建業,國號吳,在位三十一年。卒諡大皇帝,簡稱為大皇。世稱吳大帝。② 經略:經營謀劃。③ 效:取法。
【典故】「尋章摘句」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讀書時著重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少深入研究。典源出自《吳書》。三國時劉備蜀軍攻打東吳,吳主孫權派使者趙咨向魏文帝曹丕求援。曹丕用嘲笑的語氣問趙咨:「你們吳國的君主很知道要讀書嗎?」趙咨回答說:「吳王率領百萬雄兵,任賢使能,志存經略。如有空閒,就博覽群書,領略其精髓,不像普通的讀書人,只知道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不深入研究。」後來「尋章摘句」被用來形容讀書時著重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少深入研究。如《三國演義・第四三回》:「尋章摘句,世之腐儒也,何能興邦立事?」亦用以指寫作時,多套用前人的章法、語句,而不講究創意。如唐・李賀〈南園〉詩一三首之六:「尋章摘句老雕蟲,曉月當簾挂玉弓。不見年年遼海上,文章何處哭秋風?」
【書證】① 《三國志・卷四七・吳書・吳主傳》裴松之注引《吳書》:「吳王浮江萬艘,帶甲百萬,任賢使能,志存經略,雖有餘閒,博覽書傳歷史,藉採奇異,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。」(源)② 《舊唐書・卷一九〇・文苑列傳中・劉憲》:「殿下居副君之位,有絕人之才,豈假尋章摘句,蓋資略知大意,用功甚少,為利極多。」③ 唐・李賀〈南園〉詩一三首之六:「尋章摘句老雕蟲,曉月當簾挂玉弓。不見年年遼海上,文章何處哭秋風?」④ 《三國演義・第四三回》:「尋章摘句,世之腐儒也,何能興邦立事?」⑤ 《清史稿・卷一〇八・選舉志三》:「二十二年,以繙譯科大率尋章摘句,無關繙譯本義,詔停。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讀書時著重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少深入研究。  用在「學習敷衍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做學問不能只是尋章摘句,必須潛心研究書中義理,才能確有體會。② 讀書如果只是尋章摘句,而不能深入體書中精意,那是無法得其神髓的。▶   寫作時,多套用前人的章法、語句,而不講究創意。  用在「抄襲拼湊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這篇文章詞意清新,文句流暢,與一般尋章摘句之作,迥然不同。② 這首長詩通篇僅於古詩中尋章摘句,讀來生硬繞口,讓人感到毫無新意。③ 寫作文章時要別出新裁,只是尋章摘句,東拼西湊,是無法動人心絃的。④ 他寫作向來喜歡在前人名著中尋章摘句,看似炫耀他的博學,實則拾人牙慧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8:43:25